張為揚

撰文

徐敬昕、Infiniti 提供

攝影

62,833

2011

6月

3

雖然早在 1991 年、Infiniti 成立之初,原廠便曾以 Nissan Primera 為基礎、推出第一輛以「G」為名、強調性能的中小型 4 門房車:G20,並曾演化出 2 代車型。不過,後期第 3 與第 4 代 G 車系的誕生,卻是衍生自 2001 年 6 月原廠代號 V35 的新一代 Nissan Skyline 車系;於是,再以 Skyline 出色的性能打底、並加入 Infiniti 特有的動感造型與豪華內裝後,2002 年、Infiniti 為全球的性能跑房車迷們帶來了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第 3 代 G 車系:G35。

第 3 代 G 車系:造型流線動感,動力以 Skyline 為基礎

2003 年上市以來,雖然基礎來自母集團 Nissan、代號 V35 的 Skyline 車系,但是透過 Infiniti 設計師的巧手,第 1 次走出日本市場、並改以第 3 代 G 車系之名上市的 G35,不僅在性能訴求不變的前提下,利用車長、車高及軸距的增加,創造了相當優異的乘坐空間,還藉由前衛的流線造型,為其帶來僅 0.27Cd 的超低風阻係數,可有效提升油耗表現及行駛靜肅性。此外,G35 不僅換上鍍鉻水箱護罩搭配網狀前氣壩,使造型更為霸氣,還採用了不一樣的 LED 尾燈設計及高亮銀塗裝的鋁圈,讓它整體看來能多點跑車風格,且擁有外型更個性化的 G35 Coupe 雙門車型可供選擇。

Nissan 原廠代號 V35 的 Skyline,屬第 11 代車型、也是第一款有生產左駕版本的 Skyline,動力輸出與 G35 一樣,可輸出 260 匹馬力與 36.0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第 3 款以 G 車系為名的 G35,其實就是改掛 Infiniti 廠徽、第一次正式出軍海外市場的 Nissan Skyline 車系,兩者外觀只有水箱護罩及 LED 尾燈設計有所差異,並追加有更帥氣的 G35 Coupe 雙門車型 (圖下)。

內裝部分,G35 與 G35 Coupe 則是大量地用上了真皮去鋪陳內裝,且設計上較為駕駛人導向,空間則是在 2,850mm 的軸距協力下,明顯較同級對手寬敞,並導入附行李箱外部開啟功能的 I-KEY 免鑰匙系統,以及 Bose MP3 音響系統、無段式電動方向機柱、中控台面板並改為鋁合金及玫瑰木 2 種風格可供消費者選擇,展現與 Skyline 不同的優雅。

G35 的前座設計保留了 Infiniti 駕駛人導向的訴求,各項行車資訊一應俱全;而後座空間雖然不若同門 Q45 或 M 車系來得寬敞,但拜 2,850mm 的軸距所賜,膝部與頭部表現都明顯較對手充裕。

動力單元方面,屬第 3 代 G 車系的 G35,雖然有 4 門跑房車與雙門跑車共 2 種車型,但搭配的都是原廠代號 VQ35DE、連續 14 年榮獲美國汽車雜誌「WARD’S Auto World」評選為世界 10 大引擎 (WARD’S 10 Best Engines) 的 3.5 升 V6 引擎與 5 速手自排變速箱或 6 速手排變速箱,可讓 G35 房車輸出 260 匹馬力與 36.0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G35 Coupe 則能擁有更高的 280 匹馬力及 37.0 公斤米輸出。

G35 搭配了原廠代號 VQ35DE 的 3.5 升 V6 引擎,可讓 G35 房車輸出 260 匹馬力與 36.0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G35 Coupe 雙門跑車則能擁有更高的 280 匹馬力及 37.0 公斤米輸出。

此外,第 3 代 G 車系改為採用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 FR 底盤設定,並透過前中置引擎 FM (Front Midship) 的設計理念,盡可能地將前輪軸前移,使引擎重心能落在前輪軸之後,並利用短前懸設計、縮小引擎室體積,打造出 52:48 的車身配重比例。且 G35 還結合了優異的空氣力學設計,精心規劃氣流通過車頂及車底的過程,可在時速 80km/h 時,讓底盤擁有零抬升力的表現,使駕駛人能更充份地享受高速行駛的速度感與平穩感;2003 年底、並提供搭配名為 ATTESA E-TS 的 4輪驅動底盤,可透過前、後輪扭力輸出的分配,實現 0:100 至 50:50 的車身前、後輸出力分配,讓駕駛人可在不同抓地力的路況下都更得心應手。

第 3 代 G 車系改採前置引擎、後輪驅動之 FR 底盤設定,並透過前中置引擎 FM 的理念,將前輪軸盡可能地前移,使引擎重心落在前輪軸後、創造 52:48 的車身配重比例,且擁有相當出色的操控表現。

第 3 代 G 車系發表之後,不但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獲得 2003 年美國知名雜誌 Motor Trend 的「年度風雲車」大獎,並蟬連 2003 年、2004 年 Total Quality Award 獎項中「Near-Luxury Car」級距的第 1 名,表現十分亮眼,也替 Infiniti 與 G 車系在面對競爭激烈的中小型豪華房車級距與雙門跑車級距中,都打下了非常穩健的基礎。

第 4 代 G 車系:造型更強悍,追加敞篷車型

即使第 3 代 G 車系在市場上獲得了相當大的迴響,且是當時 Infiniti 品牌最暢銷的車系,但為了提升戰力,原廠不僅在 2006 年 1 月的北美底特律車展上、帶來了 G 車系的最新「準量產」概念車:Infiniti Coupe Concept,更在同年 4 月的紐約車展上,發表了新世代的 G35。

雖然 Infiniti Coupe Concept 的全景式玻璃天窗、投射式頭燈組,以及隱藏式車門把手,都沒有出現在第 4 代 G 車系的車型中,但它的輪廓與線條,卻非常完整地投射在日後量產版的 G37 Coupe 之上。

第 4 代 G 車系雖然輪廓與線條都傳承了前代車型的概念,但其實在風格、操控、豪華感以及科技上,都有突破性的進步;外觀部分,新車明顯導入了不少 Infiniti Coupe Concept 概念車的造型,包括 HID 頭燈以及 LED 尾燈都一應俱全,在車側線條的部分,則可依稀看出些許現行車款的輪廓;而且第 4 代 G 車系之 G35 在簡潔動感的線條之下,也擁有了和 Infiniti 旗下其他車系更一致化的家族設計。

第 4 代 G 車系雖然輪廓與設計概念都傳承自前代車型,但在加入形狀與 Infiniti Coupe Concept 之投射燈組相當神似的 HID 頭燈組、並將線條修飾地更凹凸有致後,明顯擁有了更為動感的新一代家族設計。

車艙內的設計,新一代 G35 雖然採用了不少 Infiniti Coupe Concept 的設計,卻也保留了許多前代車型上便已存在的傳統日本氛圍,且用料及組裝上都較前代車型更為細膩;而且還在中控台中央的觸控式螢幕上提供倒車攝影及即時衛星路況資訊顯示;除此之外,前門上的 10 吋喇叭,還是車壇首見的三音路 (3-way) 設計,全車總計有 6 支喇叭配置,且能透過多功能方向盤上的控制按鍵操作。

第 4 代 G 車系的內裝保留了許多前代車型的日式氛圍,還在中控台中央的觸控式螢幕上,提供倒車攝影及即時衛星路況資訊顯示,且空間依舊較同級車都來得出色。

在動力部份,第 4 代 G 車系初期仍舊沿用前代 G35 的動力配置、還是搭載原廠代號 VQ35HR 的 3.5 升 V6 引擎,但最大馬力已提升至 311 匹,最大扭力也有 36.5 公斤米的輸出,並有 6 速手排和 5 速手自排二種變速箱選擇;且保留了 FM 前中置引擎設計,可選擇後輪驅動或是 4 輪驅動系統底盤,搭配 4 輪獨立鋁合金輕量化懸吊,以及經過強化的車體結構,擁有更優異的操控表現。

第 4 代 G 車系初期仍舊沿用前代 G35 的配置、搭載原廠代號 VQ35HR 的 3.5 升 V6 引擎,但最大馬力已提升至 311 匹,最大扭力也有 36.5 公斤米的輸出,整體表現更上一層。

但就當車迷與媒體們都在期待新一代 G35 的雙門車型時,2007 年 4 月的紐約車展上,Infiniti 卻送給大家一份大禮,那就是引擎排氣量已提升至 3.7 升、動力輸出也更為強勁的 G37 Coupe。

在造型上,G37 Coupe 雖然也承襲了前代 G35 Coupe 的俐落流線,但融入第 4 代 G 車系房車版的設計元素後,全新的車頭造形,讓 G37 Coupe 看來成熟了許多,波浪狀的引擎蓋設計,則展現了更動感的氣息;當然、Infiniti 新一代家族化特色,包括雙拱式水箱護罩、前後呼應的 L 型燈組,都讓人不會錯認它的身世,車身側面則是保留了流暢的線條,並配上大尺碼胎圈,跑車味道更為濃郁。

G37 Coupe 不僅保留了前代 G35 Coupe 俐落的側面線條,還加入了風格更前衛的 Infiniti Coupe Concept 之車頭設計,並換上與第 4 代 G 車系房車版相同的頭燈造形,以及波浪狀的引擎蓋,強化跑車訴求。

座艙內部,G37 Coupe 也延續了第 4 代 G 車系房車版的腳步,彩色螢幕的 VIS 系統,可整合大部分車輛功能和資訊,搭配 Infiniti 傳統的指針石英鐘,以及獨特的日式和紙風格飾板,展現科技與典雅兼具的氛圍;夜間行車時,獨特的紫羅蘭色系的車內照明,則可讓全車沉浸在浪漫神秘的氛圍。至於配備部分,包括雙區恆溫空調,以及來自 Bose 名廠的頂級音響系統,都能讓乘車環境倍加舒適。

座艙內,G37 Coupe 則是同樣也在中控台上部中央配置了搭配彩色螢幕的 VIS 系統,可整合大部分車輛功能和資訊,儀表板亦改以獨特的紫羅蘭色系,並配備有雙區恆溫空調,以及來自 Bose 的音響系統。

至於備受矚目的動力提升,G37 Coupe 則是新一代 G 車系率先搭載 VQ37VHR 引擎的前鋒,而且由於這具引擎除了排氣量提昇外,還導入了 VVEL 可變氣門正時與揚程系統,所以最大馬力擁有 328 匹的水準、最大扭力亦有 37.0 公斤米,不但能在 5.8 秒完成 0~100km/h 的加速,油耗表現也更為優異。而且 G37 Coupe 還是 Infiniti 第一輛配置 4WAS 四輪主動轉向系統的產品,前輪主動轉向是透過轉向感知器,依據車速高低、駕駛轉向角度及加減速力道來調整轉向齒輪比,前輪主動轉向則透過轉向感知器,依據車速高低、駕駛轉向角度及加減速力道來調整轉向齒輪比,讓高速行駛進行轉向時,能夠同時兼顧車輛的穩定與靈活性。

率先於第 4 代 G 車系中搭載 VQ37VHR 引擎的 G37 Coupe,擁有 328 匹馬力與 37.0 公斤米扭力的輸出,能在 5.8 秒完成 0~100km/h 的加速,性能非常出色。

2008 年、趁著正式進軍歐洲市場之勢,Infiniti 也為新一代 G35 換上了 3.7 升 V6 引擎、改名 G37,且讓它擁有 310 匹的最大馬力和 35.7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並提供 7 速手自排變速箱供車主選配,後期並將動力輸出調升至 326 匹/36.8 公斤米的水準。不但能提供更出色的加速表現、也能讓油耗表現更為優異。同年,Infiniti 還宣布了將在 2008 年 11 月的洛杉磯車展上、以 G37 Coupe 為藍圖,推出 Infiniti 成立以來的第 2 款敞篷車、第一款硬頂敞篷跑車:G37 Convertible。

G37 Convertible 是 Infiniti 創廠以來第 1 款硬頂敞篷跑車,能在 25 秒內完成敞蓬的開闔,同時具備敞篷車的迷人,以及雙門跑車的性能及操控。

以 G37 Coupe 為基礎所開發的 G37 Convertible,由於設計之初便已將開篷與關篷的造型同時列入思考,所以 G37 Convertible 無論開篷或關篷,都擁有極為優雅且流線的身形,且三片式硬頂敞篷結構的開關篷僅需 25 秒便能完成,同時具備跑車的俐落身影、敞篷車的迷人,以及優異的操控性。

針對開篷時的需求,G37 Convertible 的音響系統和空調系統也和 G37 與 G37 Coupe 都不同,量身打造的專屬 Bose Open Air 音響系統,總輸出功率達 329 瓦,除了 Audio Pilot Ii 系統可隨車速調整音量外,更配置同級車中獨家頭枕揚聲器與前門 10 吋重低音,不僅能在開放的空間中準確營造音場,更能透過音場設定阻絕車外噪音與風切聲。而且 G37 Convertible 還搭載多模式空調系統,除了具備電離子殺菌機能、葡萄多酚空氣濾網以及自動偵測車外空氣品質的循環切換系統外,更進一步依照車速高低、開關篷狀態以及車內外溫度等參數,自動調整空調出風量以及送風方式。

Infiniti 還特別替 G37 Convertible 重新設計了專屬的 Bose Open Air 音響系統,可隨車速調整音量,更配置了頭枕揚聲器與前門 10 吋重低音,能在開放的空間中準確營造音場,阻絕車外噪音與風切聲。

動力方面,G37 Convertible 則是與 G37、G37 Coupe 一樣,搭載原廠代號 VQ37VHR 的 3.7 升引擎,調校出 324 匹最大馬力、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箱,擁有與 G37 Coupe 相當接近的性能表現。而且 G37 Convertible 面對硬頂結構所帶來的額外重量,工程師還特別就引擎配重進行了調整,使它在關篷或開篷狀況下,都能保有 52:48 / 53:47 的優異前後配重比;同時,原廠還替全車進行 7 項剛性強化工程,並為敞篷車配重重新設定 VDC 系統,讓 G37 Convertible 不會因硬頂機構的重量而犧牲駕馭樂趣。

此外,為了打進小排氣量市場,Infiniti 還特別在 2010 年追加推出與 M25 搭載同一具 2.5 升 V6 引擎的第 4 代 G 車系入門車型:G25,並於 2010 年底、幾乎第一時間便引進國內市場。

G25 雖為第 4 代 G 車系的入門車款,卻配置了與 G37 相同的車體結構,底盤、懸吊與 7 速手自排變速箱等,也沿用了車系一貫的設定,外型、內裝鋪陳更幾乎如出一轍,僅有引擎搭載和動力輸出不同而已。

G25 配置了與 G37 相同的車體結構,底盤、懸吊與 7 速手自排變速箱等也沿用了車系一貫的設定,外型、內裝鋪陳也幾乎如出一轍,但在動力表現上,G25 則是換上了擁有 218 匹最大馬力、25.8 公斤米扭力峰值的 VQ25HR 引擎,儘管輸出表現較為遜色,但卻能在國內能源局的油耗實測中,創造出市區 10.64km/l、高速 16.95km/l,以及平均 12.8km/l 的油耗表現,較 G37 市區 9.53km/l、高速 15.58km/l 與平均 11.8km/l 的油耗要為進步,適合非性能狂熱者駕馭。

G25 所搭載之 VQ25HR 引擎,擁有 218 匹馬力與 25.8 公斤米扭力的動力,雖然比 G37 車系其它車型動輒 300 匹/35 公斤米的輸出來得遜色,卻可換來較優異的油耗表現。

挾著 4 門房車、雙門跑車與硬頂敞篷車的多樣化車型設定,以及 2 具排氣量、輸出和訴求各有所長的引擎佈局,第 4 代 G 車系不僅造型與內裝設計都較前代車款更為例落且成熟,加入 Scratch Shield 刮痕自體修復烤漆、Bose 音響、整合 7 吋彩色螢幕的 VIS 行車資訊系統、VDC 動態控制、TSC 循跡防滑與胎壓偵測系統等獨到設計後,也依舊在市場上繼續稱職地扮演著 Infiniti 品牌強力前鋒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