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揚

撰文

徐敬昕、Infiniti 提供

攝影

48,949

2011

6月

3

為了實現性能與豪華兼具的品牌價值,Infiniti 旗下的車款不僅擁有流線的造型、高雅的內裝設計,更搭配了曾經連續 14 年榮獲美國汽車雜誌「WARD’S Auto World」評選為世界 10 大引擎的 VQ 系列引擎,以及 4 輪驅動、4 輪轉向等系統,建構出媲美純種雙門跑車的出色性能及操控表現。

世界十大最佳引擎 VQ 的背書

自從 1994 年推出以來,來自 Nissan 集團的 VQ 系列引擎,便一直是車壇公認效率最高、各項表現也最均衡的 V 型 6 缸引擎之一,甚至破天荒地成為全球唯一連續 14 年榮獲美國汽車雜誌「WARD’S Auto World」評選為世界 10 大引擎 (WARD’S 10 Best Engines) 的殊榮,且至今都仍持續在進行提升計劃。

當年斥資 600 億日圓、在日本福島縣興建高度自動化 Iwaki 工廠,並採用一級方程式賽車引擎獨有 micro finishing 超細研磨加工處理的 VQ 引擎,幾乎已融入了目前 Nissan 集團所有最先端的技術,不僅以鋁合金材質打造,較一般同排氣量 V6 引擎減輕了多達 9 公斤的重量,佔有小型化與輕量化的優勢;且陸續導入了可變進氣系統 (Variable Intake System ) 與連續可變汽門正時控制系統 (Continuously Variable Valve Timing Control System) 等技術,除了讓它擁有更優異的馬力和扭力輸出外,也進一步提昇了引擎的反應與回饋能力,而且在靜肅性與油耗表現方面,也有相當高的水準。

Nissan 集團的 VQ 系列引擎,內部採用了一級方程式賽車獨有的 micro finishing 超細研磨加工處理,且幾乎融入了目前所有集團最先進的科技,除了重量較一般同排氣量 V6 引擎減輕了 9 公斤,且擁有優異的馬力和扭力輸出,靜肅性與油耗表現方面也有相當的水準,曾連續 14 年獲得「WARD’S Auto World」評選為世界 10 大引擎。

此外,VQ 系列引擎的運轉平順度也讓人非常激賞,不只曲軸在裝入引擎本體前需經過顯微鏡放大 500 倍檢驗,且組裝過程格外重視細節,成功地讓引擎運轉時的噪音與震動得以降低,而且 VQ 系列引擎還不斷地改良進氣與排氣系統、減低排氣系統後壓,並採用耐久性達 100,000 英哩的火星塞,提升運轉耐久性。

現行 Infiniti 陣營 VQ 引擎閱兵

至於 Infiniti 目前搭載在新車上的 VQ 系列引擎,則是包括了已配置在新一代 M25/G25 車型上的 VQ25HR 引擎、M37 與 G37 車系上的 VQ37VHR 引擎,以及藏身在 EX35/FX35 引擎室內的 VQ35HR 引擎。

率先於 M25 及 G25 車型上登場的 VQ25HR 引擎 (HR 是指 High Revolution/High Response,強調高轉速的引擎反應與隨心所欲的加速力道的意思),是 Nissan 集團排氣量 2.5 升級距的最新高階引擎,可在引擎轉數 6,400 時、輸出最大馬力 218 匹,平均每公升排氣量可換來 87.2 匹的馬力,比排氣量 3.0 升的前代 VQ30DD 缸內直噴引擎之每公升 76 匹馬力輸出還要出色;最大扭力25.8 公斤米則是能在 4,800rpm 時全數湧現,是同排氣量引擎中擁有最高扭力輸出的代表。

搭載於 M25 與 G25 上的 VQ25HR 引擎,可在引擎轉數 6,400 時、輸出馬力218 匹,最大扭力25.8 公斤米則能在 4,800rpm 時全數湧現,是同排氣量引擎中擁有最高扭力輸出的佼佼者。

配置於新一代 M37、G37 車系上的 VQ37VHR 引擎,則是目前 Infiniti 的主力引擎,排氣量 3.7 升,配備有 VVEL (Various Valve Event & Lift) 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科技,在中低轉速下,藉由直接控制汽門的揚程,減緩進氣流量來達到更佳的油耗效能,較低的汽門揚程還能減少凸輪軸的磨擦力,進一步增加引擎效能,改善扭力表現;在高轉速下,VVEL 則可提高汽門揚程、增加進氣量,達到最大馬力輸出。因此這具引擎不但可在引擎轉數 7,200rpm 時、輸出馬力 328 匹,最大扭力亦達 37.0 公斤米,廢氣排放更少且燃油效率更高。

配置於新一代 M37、G37 車系上的 VQ37VHR 引擎,是目前 Infiniti 主攻歐洲市場的代表引擎,排氣量 3.7 升,配備 VVEL 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科技,可在引擎轉數 7,200rpm 時、輸出馬力 328 匹,最大扭力則有 37.0 公斤米的水準。

至於搭載於 EX35 的第 4 代 VQ35HR 引擎,排氣量 3.5 升、由 VQ35DE 進化而來,且引擎中有高達 80%的零件已重新設計,可在 6,800rpm 時輸出高達 298 匹的馬力、並於 4,800rpm 時爆發 34.8 公斤米的扭力。但配置在運動形象更清晰的 FX35 上時,這具引擎則是能在 6,800rpm 時輸出高達 303 匹之最大馬力,且由靜止加速到 60mph (約時速 96km/h) 僅需 6.9 秒,擁有直逼純種跑車的性能水準。

大排氣量改以 VK 系列引擎出陣

除了盛名遠播的 VQ 系列引擎外,在 FX50 車型上,Infiniti 則是替它搭載了導入 VVEL (Various Valve Event & Lift) 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科技、排氣量 5.0 升,採 V 型 8 缸排列的第 2 代 VK50VE 引擎,能依據駕駛需求進行汽門開啟幅度與時程的調整,爆發高達 390 匹的最大馬力與 51.0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0~60mph (約 96km/h) 的加速僅需 5.5 秒,且油耗與排污都較前代引擎降低了 5%以上,不僅擁有跑車級的動力,也兼顧了環保要求。

代號 VK50VE、配置在 FX50 車型上的 5.0 升 V8 引擎,可爆發高達 390 匹的最大馬力與 51.0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0~60mph 加速僅需 5.5 秒,且油耗與排污都較前代 FX45 的 4.5 升 V8 引擎降低了 5%以上。

而在品牌旗下唯一一款 7 人座大型豪華運動休旅旗艦:QX56 上,Infiniti 則是替它準備了一具排氣量 5.6 升的 VK56VD V8 引擎,可藉由導入 VVEL (Various Valve Event & Lift) 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科技和 DIG 缸內直噴技術 (Direct Injection Gasoline),提供高達 400 匹的最大馬力,以及 57.1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

再推 3.0 V6 柴油引擎開拓歐陸市場

為了加強在歐洲市場的競爭力,Infiniti 也在 2010 年 2 月發表旗下首款 3.0 升柴油引擎,並已率先搭載於 FX 與 EX 車系進行販售。

事實上,Infiniti 自 2005 年便已開始柴油引擎的研發工作,研發初期,工程師曾就 V8 及 V6 引擎分別評估,最終 V6 引擎在效能、精緻度和容積效能上,最符合品牌的需求而出線。工程團隊並為全新柴油引擎設定 238 匹馬力、500 牛頓米扭力 (約 51 公斤米) 的輸出目標,並要求可提前通過 Euro 5 廢氣排放標準。

目前只有配置於 EX30d 與 FX30d 二款歐洲市場專屬車型、原廠代號 V9X 的 3.0 升柴油 V6 引擎,採共軌供油系統,可為 EX30d 帶來 238 匹馬力與 56 公斤米扭力,並在 7.9 秒內完成 0~100km/h 的加速衝刺。

而這具已配置於 EX30d 與 FX30d、原廠代號 V9X 的全新 3.0 升柴油 V6 引擎,是歐洲 Infiniti 工程團隊、與 Renault 及 Nissan 的工程專家共同研發的產品,由位於法國 Cleon 的工廠進行投產。採 65 度的引擎夾角,以兼顧曲軸平衡性及整體耐用度,並可讓工程師將渦輪巧妙地置於其中。

此外,這具以 CGI 蠕墨鑄鐵材質打造的 3.0 升 V6 柴油引擎,不僅具有強度優勢,重量上也減輕了 20%,並採用共軌式供油系統,可將燃料精準地噴入燃燒室之中,燃燒室則是依照最佳渦流效應進行研磨打造;不僅可為 EX30d 帶來 238 匹的馬力,扭力峰值也可達 56 公斤米 (550 牛頓米)、超越原本設定 500 牛頓米 (約 51 公斤米) 的目標,且在 1,500rpm 下,駕駛便可享有 50 公斤米的扭力輸出,而且扭力峰值可在 1,750prm 至 2,500rpm 間盡數湧現。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箱後,更可協助 EX30d 在 7.9 秒內完成 0 至 100km/h 的加速衝刺,並創造 11.7km/L 的平均油耗,以及 224g/km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以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系統迎接未來

至於搭載在新一代 M 車系、Infiniti 首款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車款 M35h (北美市場則稱為 M Hybrid) 上的這套 Hybrid 系統,則是在 Infiniti 原有的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之外,搭配一組位於 7 速自排變速箱旁、擁有換算後約為 68 匹馬力輸出的電動馬達,能透過 2 組離合器與引擎連結,達到動力輸出的順暢與回應直接的線性加速,並提供 360 匹馬力的綜合輸出,且可結合 V6 引擎 35.8 公斤米與電動馬達 27.5 公斤米的扭力峰值,為 M35h 帶來不俗的性能表現。此外,電動馬達除了可以單獨用來驅動車輛,還能提供車輛高性能需求時的動力補充,並且能兼任發電機功能,為鋰電池組充電。

搭載在 Infiniti 首款 Hybrid 油電混合動力車款 M35h (北美市場則稱為 M Hybrid) 的這套 Hybrid 系統,是在 Infiniti 原有的 3.5 升 V6 自然進氣引擎外,搭配一組換算後約擁有 68 匹馬力輸出的電動馬達,提供 360 匹馬力的綜合輸出,且可結合 V6 引擎 35.8 公斤米與電動馬達 27.5 公斤米的扭力峰值。

而且透過採用薄片組成的鋰電池組,不僅能夠縮小電池本體的體積,同時原廠也宣稱能夠減少其充電時間,並且較同體積的電池組擁有更高的蓄電量;另外,Infiniti 也表示,採用此種設計的電池組也還能具有更好的散熱效果,能夠讓其適應更多環境,是 Infiniti 面對未來的答案。

前中置 FR 佈局與零抬升底盤設計

不僅擁有一系列實力堅強的 VQ 引擎做為動力輸出的後盾,在操控性的追求方面,Infiniti 則是以盡可能提供最高駕駛樂趣為原則,提供旗下不同車系不一樣的底盤科技。

在採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FR 設定的 M 車系與 G 車系上,工程師除了替它們搭配了可讓轉向更靈活的前雙 A 臂、後多連桿懸吊結構外,還刻意將前輪軸位置向前延伸、引擎位置後移,打造成 FM 前中置引擎佈局的設計,達成車內空間極大化並提升操控的目的;以新一代 M 車系為例,在前中置引擎規劃的基礎下,便創造出了同級車少見的前 53:後 47 之車身配重比例,且能在加速時、達成接近 50:50 之最佳動態平衡。

在採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FR 設定的 M 車系上,工程師除了替它搭配了前雙 A 臂、後多連桿的懸吊結構,還將前輪軸位置向前延伸、引擎位置後移,打造成前中置式佈局的設計,並透過符合空氣力學的車體設計,創造出 0.27Cd 的風阻。

新一代 M 車系還進一步達到車頭、車尾零抬升力的目標,利用曲面雙波浪狀引擎蓋設計,平順的導引氣流並增加下壓力,再輔以大型前氣壩設計,創造出行進時車頭零抬升力的表現;車尾則是利用先進鈑金壓造技術,利用行李箱蓋的曲線、製造出如同擁有尾翼一般的下壓力,達到車尾零抬升力的安定空力表現,不僅能提升行駛穩定度,也創造出優異的 0.27Cd 風阻係數。

來自東瀛戰神的 4 輪驅動系統

至於高性能豪華運動休旅車 EX 與 FX 車系的底盤上,Infiniti 則是替它們加裝了借自 Nissan「戰神」:Skyline GT-R (R32) 的 ATTESA E-TS (Advanced Total Traction Engineering System for All-terrain) 4 輪驅動系統。

與一般傳統全時 4 輪驅動系統不同的是,ATTESA E-TS 在一般狀況下均是採後輪驅動設定,在濕滑路面或喪失抓地力時才會切換成 4 輪驅動,所以它不但能讓 EX 與 FX 車系擁有豐富的駕駛樂趣,也能確保隨時維持著較佳的抓地力與循跡性。

這套名為 ATTESA E-TS 的 4 輪驅動系統,作動原理是利用液壓控制的 LSD 中央差速器,通過 16 位元的 ECU 行車電腦系統運算,針對 ABS、離心力 (G-Force) 等感應器所傳回來的訊號進行比對,然後向中央差速器發出不同的控制信號、進而作動,進行前、後輪扭力輸出的分配,以實現 0:100 至 50:50 的車身前、後輸出力分配,讓駕駛人可在不同抓地力的路況下都能得心應手。

而且與一般運動休旅車所配置之傳統全時 4 輪驅動系統不同的是,ATTESA E-TS 在一般狀況下是採後輪驅動,路面喪失抓地力時才會成為 4 輪驅動,所以它不但能讓 EX 與 FX 車系在一般道路上享有更豐富的駕駛樂趣,也能確保它們在惡劣路面時擁有較佳的抓地力與循跡性。

先進的 4WAS 4 輪主動轉向系統

國內僅配置在 G37 Coupe 雙門跑車,但在國外卻是 G 車系與 M 車系之選用配備、同樣借自 Nissan Skyline GT-R (R34) 的 4WAS (4 Wheel Active Steer) 4 輪主動轉向系統,則是全球首款同時配備前輪主動轉向及後輪操縱系統的先進科技,可透過轉向感知器,依據車速高低、駕駛轉向角度及車身的加、減速力道來調整轉向齒輪比。因此配備此系統的 G37 Coupe、轉向齒輪比可從未配備時的固定 16.4:1、改變成可在 12:1~21:1 之間進行適度地調整,對駕駛人的轉向進行適當的增加或減少。而與它所搭配的後輪操縱系統,則是從 Nissan 的 HICAS (High Capacity Actively Controlled Suspension) 自動轉向科技而來,最高轉向角度為 1 度。

因此在行駛速度低於 40km/h 時,G37 Coupe 前輪的轉向齒輪比會擴大,駕駛人可以感受到轉向比較省力且容易,在市區停車時,轉彎及調頭均更為輕鬆;在 40~80km/h 的中速域帶,能改變前輪的齒輪比,而且可結合與前輪同向的後輪操縱,讓轉向反應更精準敏捷,在城市街道行駛及山區道路過彎時,均能獲得更快速、零敏的反應。至於在 80km/h 以上的高速域時,這套系統則會減小前輪齒輪比、同時搭配後輪操縱系統,透過後輪操縱減少前輪的方向盤操縱量,並減少橫向加速度,讓車輛在變換車道時可像平行移動一樣的前進,減輕變換車道後的搖晃與側滑情況發生。

RAS 後輪自動轉向科技與 CDCS 可變懸吊系統

在 FX 車系的頂級版本 FX50 上,Infiniti 還替它搭載了 Nissan 首創之 RAS (Rear Active Steering) 後輪自動轉向科技。RAS 後輪自主轉向科技的作動,是透過速度與轉向感知器,依據車速高低、駕駛轉向角度及加、減速之力道,調整方向盤的轉向齒輪比,並進行後輪同向或反向的微幅調整,最高轉向角度為正、負 1 度,能在低速行駛時,讓前、後輪反向,提升轉向反應,高速行駛時,前、後輪同向,提升操控循跡性與穩定性。

FX50 搭載了 Nissan 首創之 RAS 後輪自動轉向科技,可透過速度與轉向感知器,依據車速高低、駕駛轉向角度及加、減速之力道,調整方向盤的轉向齒輪比,並進行最高轉向角度正、負 1 度的微幅調整,能在低速行駛時,提升轉向反應,高速行駛時,提升操控循跡性與穩定性。

至於同樣出現在 FX50 上的 CDCS (Continuous Damping Control Suspension) 電子式連續控制可變懸吊系統,則擁有「Auto」及「Sport」共 2 種懸吊模式,可透過車體水平感知器與車身跳動力道感知器的連續運算,即時調整懸吊阻尼的軟硬狀況與彈跳力道,除了提升車輛良好動態及過彎穩定性,並能效兼顧車輛行路舒適性與路感清晰度,是 Infiniti 提升旗下車款操控表現的另一項秘密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