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攸、張為揚

撰文

Lexus 提供

攝影

13,632

2014

11月

27

就像 Audi 的 RS、BMW 的 M Power,以及 AMG 之於 Mercedes-Benz,它們都是品牌旗下最高性能的彰顯,而能掛上象徵日本 Fuji 富士賽車場 (Fuji International Speedway) 縮寫「F」為副車名的 Lexus F 市售量產車型,雖然至今也只有 IS F、LFA,以及後面我們將專文介紹的最新 RC F,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通的特點,那就是皆擁有強悍的性能輸出與絕佳的操控,因為它們都流著源自賽道的高辛烷值血液。

先滿足 80%的消費需求,再以性能證明實力

從 1983 年 8 月,豐田汽車會長豐田英二 (Eiji Toyoda) 提出名為「F1 (F 代表旗艦的 Flag,1 則是目標全球第一)」的豪華房車研發計畫、並成立高級品牌:Lexus 開始,短短 30 年間,Lexus 麾下的車款雖然在各自級距市場中,已可與擁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對手們相互抗衡,但是卻鮮少會有人將「性能」一詞與 Lexus 劃上聯結。

Lexus F 家族的「F」,為日本 Fuji 富士賽車場 (Fuji International Speedway) 的縮寫,賽車場建於 1966 年,是可以舉辦 F1 的高速賽道,坐落於富士山腳下,共有 16 個彎道,賽場整體標高在 545 至 580 公尺之間,天氣不穩定,難度極高。

不過,無論是 Toyota 或 Lexus,豐田集團儘管很少以賽車作為行銷或廣告之題材,然而豐田集團其實在賽車場上投注了許多心力,包含了 WRC、Le Mans 等頂級賽事,其實都可看見豐田集團的足跡,甚至也曾經在 F1 賽場上拼戰過,所以既然能夠進軍這些賽事,當然擁有打造高性能跑車的實力,沒有著墨的關鍵、乃在於目標客層的不同。

無論是 Toyota 或 Lexus,豐田集團儘管很少以賽車作為行銷或廣告之題材,但其實它們在賽車場上投注了許多心力,包含了 WRC、Le Mans 等頂級賽事,其實都可看見豐田集團的足跡,甚至曾經在 F1 賽場上拼戰過。

性能跑車雖然令車迷著迷,但性能等同於荷包深度為不爭之事實,因此性能車除了可展現品牌的造車實力外,往往只能滿足 20%消費者的需求,而豐田集團清楚了解,想要躍上全球舞台,目標客層其實是那 80%的多數消費者。所以在滿足了 80%的消費者、紮下穩固的經濟基礎後,它們才決定陸續填滿剩下的 20%戰力空缺,這也正是 Lexus 開啟打造品牌首款超跑計畫:LFA 的原因,也是打造 IS F 的起點,更是於 2014 北美車展全球首演 RC F 所代表的意義,以及其關鍵性的戰略價值。

Lexus IS F:
開啟 F 家族時代、品牌首款性能之作

Lexus 家族最富盛名的 F 家族成員、當然非品牌目前唯一高性能超跑:LFA 莫屬,LFA 名稱中的 LF,代表的是 Lexus Future,A 則是彰顯其為 Lexus Future 第一款座駕的意思,不過、LFA 雖然是 Lexus Future 的第一個作品,可是 IS F 問世的時間比 LFA 還早,搶先展現了 Lexus 的性能實力。

從 1989 年推出 LS 400 之後,Lexus 緊接著推出尺碼小上一號的 ES 250,1992 年則發表了跑車的 SC 車系,隨後在 LS 與 ES 兩車系間,以 GS 車系來填補戰力空缺;相隔 7 年後的 1999 年,Lexus 將 Toyota 於 1998 年在日本市場發表的 Altezza,以 IS 200 之名於歐美市場發表,作為 Lexus 品牌的房車入門選擇。

1999 年 Lexus 將 Toyota 於 1998 年在日本市場發表的 Altezza,以 IS 200 之名於歐美市場發表,作為 Lexus 品牌的房車入門選擇。

Lexus 在 2000 年開始進行品牌超跑的計畫,也就是 LFA 的研發,而在 2002 年時,Lexus 的工程團隊就曾經提案,希望能生產性能跑車,畢竟這是品牌成長的必要過程,雖然該項提案當年遭到了否絕,不過,品牌首款性能跑車的計畫最終還是獲准進行,成果就是 2007 年北美車展 (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簡稱 NAIAS) 上展演的 IS F。

但事實上,在 IS F 問世之前,Lexus 其實就已曾經為 2003 年的 SEMA (Specialty Equipment Market Association) 改裝車展、打造過一輛「IS 430」原型車,不難看出 Lexus 朝向此一方向發展的企圖。

在 IS F 問世之前,Lexus 其實曾經為 2003 年的 SEMA (Specialty Equipment Market Association) 改裝車展、打造過一輛「IS 430」原型車,於市場上試探其推出高性能中小型轎跑車的可能與接受度。

以第 2 代 IS 為基礎所打造的品牌首款性能跑車,IS F 之所以冠上 F 字樣來命名,原因乃是日本 Fuji Speedway 日本富士賽道的「F」,這條擁有長達 1.5 公里高速直線的賽道,目前為 Toyota 集團性能跑車技術研發中心,也是孕育 IS F 車款的搖籃。

IS F 總工程師矢口幸彥表示,2002 年時工程團隊即有生產性能跑車的提案,但受到管理階層的駁回,直至 2004 年,矢口幸彥再度帶領 300 位工程師進行提案,並在 Toyota Technocraft 部門與 Yamaha 賽車部門的協助下,通過生產提案,IS F 車款的誕生露出曙光。曾擔任 Toyota Supra 總工程師的矢口幸彥,以其豐厚的經驗,在研發過程中,帶領著 300 位工程師通力合作,雖然與 LS 車系擁有 1,500 位研發人員的規模相比,資源上有不小差距,但在一群熱愛速度與性能的工程人員努力下,IS F 仍順利於 2007 年北美車展上亮相。

第 2 代 IS 為基礎所打造的品牌首款性能跑車:IS F,外觀融合品牌獨到之 L-finesse 設計美學,並全面經過風洞測試。

在性能造型的設計上,IS F 融合著品牌獨到之 L-finesse 設計美學,並全面經過風洞測試,打造出別具跑格的流線造型,在 2011 年式的全新設計上,擁有 HID 頭燈,並於下緣處加入全新銀白色 LED 晝行燈條。下霧燈的設置,以內鑲式低調處理,周圍運用黑色強化塑料包覆,較顯俐落與簡潔。

車邊的側裙與「F」字樣性能徽章,在 BBS 量身訂做的 19 吋鈦黑鍛造鋁圈上,更顯動感魅力,並以加大前輪拱後方的散熱口,塑造轎跑車的運動氣息。精彩的車尾設計,IS F 以空氣力學打造的梯形四出尾管及後擾流尾翼,不僅視覺賁張,更提供車尾氣流的穩定。

IS F 前葉子鈑鑲有「F」字樣性能徽章,搭載 BBS 量身訂做的 19 吋鈦黑鍛造鋁圈,並換上梯形四出尾管及後擾流尾翼。

在動力系統表現部分,Lexus 為 IS F 置入 Yamaha F1 引擎團隊專屬打造的 5.0 升 V8 引擎,雖然 IS F 問世時,LFA 尚未發表量產計畫,但從 LFA 的研發與設計,仍舊給予 IS F 諸多科技優勢,包含輕量化的動力系統配置;以鎂鋁合金來打造輕量化的引擎本體,同時配備 Dual VVT-i 進排氣門可變正時、VVT-iE 電子進氣閥門正時控制、ETCS-i 智慧型電子節氣門控制等系統,佐以 D-4S 燃油多重噴射科技,讓 IS F 擁有 423 匹的強大馬力,其峰值扭力則高達 51.5 公斤米,於引擎轉速 5200 轉時開始釋出。

搭配 8 速 Sport DirectShift 手自排變速系統,成就車輛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8 秒即可完成的表現,極速則電子速限於時速 270 公里。此具變速系統搭配著人體工學方向盤鍍鉻換檔撥片,讓駕駛在彎道中仍可輕鬆換檔。

動力部分,IS F 置入 Yamaha F1 引擎團隊打造的 5.0 升 V8 引擎,擁有 423 匹強大馬力,其峰值扭力則高達 51.5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8 秒,極速則速限於時速 270 公里。

懸吊系統的底盤設定上,IS F 搭載前獨立雙 A 臂、後獨立多連桿懸吊系統,經過富士賽道、美歐亞等多國實際道路測試與調校,配合全新幾何設計造型,有效降低車身重心,在與 IS 車系相較之下減少了 10mm 的車高。煞車系統以 Brembo 量身打造,前對向六活塞及後對向活塞卡鉗與大尺寸打孔通風碟,提供高性能的制動力。同時,方向盤上的 Sport 模式按鍵,可提供系統整合之引擎動力輸出、換檔邏輯、EPS 電子動力方向盤以及 VDIM 車輛動態管理改變,為 IS F 帶來一般同世代 IS 車型截然不同、更為豐沛的駕馭快感。

Lexus LFA:
跨足超跑領域、挾極致性能而生

Lexus 一開始根本沒有打算量產 LFA,也沒有打算隨即推出後繼作品,比較像是用來記錄品牌實力。

在 2000 年時,Lexus 就已經開始了代號 P280 的計畫,這項研發計畫是要設計一輛超級跑車,不但能擠身頂級市場,更要展現 Lexus 在造車功力上的成就;首輛 LFA 的原型車在 2003 年完成,隨後開始在德國 Nürburgring 賽道,緊鑼密鼓的進行一連串測試。

不過,Lexus 並不急著要發表這輛品牌代表之作,原因無他,除了要打造完整且最強的性能代表外,Lexus 一開始根本沒有打算量產這部超跑,即使後來限量推出 500 輛的 LFA,也沒有打算隨即推出更多後繼作品,LFA 的計畫,其實更像是記錄品牌實力之里程碑。

2005 年 1 月舉辦的北美車展中,Lexus 首次發表了 LF-A 概念車,除了彰顯原廠對 LFA 問世的信心與決心之外,也先行以概念車款方式將品牌實力一舉展現;LF-A 概念車問世之際,也適逢 Lexus F 車型的計畫發展時間,在各方詢問與備受矚目之後,Lexus 才開始真考量是否要將 LFA 導入量產。

2006 年時,仍再持續研發精進中的 LFA,有了更大幅度的修改,Lexus 以碳纖維複合材料取代原先的鋁合金車架,以求得更優異的性能表現,而 Lexus 也將豐田集團 F1 車隊所獲得的諸多技術,導入 LFA 的設計中,有了頂尖賽事技術的加持,讓 LFA 有了更為優異的空力表現。

2005 年的北美車展上、Lexus 結合擅長的豪華感及駭人優越性能、推出 LF-A 概念車,清楚而大膽地傳遞 Lexus 設計風格的新方向。

進入 2007 年時,Lexus 正式在各大國際車展,揭示新一代的 LF-A 概念車,以及首款掛有 F 徽飾的性能之作:IS F;雖然原廠持續以概念車來展現 LFA 的性能與動感美學,也引起全球車迷的注目和討論,Lexus 是否會量產卻仍舊沒有明確答案,一直到 2008 年 1 月的北美車展,Lexus 才揭示 LFA 的動力規格與車身尺碼諸元,隔年並由豐田集團社長豐田章男 (Akio Toyoda) 確認了量產計畫,而 LFA 的專屬網站也在 2009 年底正式啟動,這項從 2000 年起開始進行的超跑計畫,終於進入問世販售的倒數階段。

2007 年、Lexus 持續在各大國際車展示 LF-A 概念車,以及首款掛有 F 徽飾的性能之作:IS F (圖左),持續展現 F 車型的性能與動感美學,也開始引起全球車迷的注目和討論。

LFA 除了採用碳纖維複合材質來打造車架,也以手工方式進行生產,每天產量僅限於 20 輛之多,為了生產輕量化碳纖維複合材質車架,Lexus 還特別打造了一部碳纖維編織機 (Carbon Loom),能編織出立體的碳纖維部件,這也是 LFA 生產的重要關鍵之一。LFA 正式投入量產並開放預購後,旋即吸引了全球各地層峰買家的目光,再加上限量生產 500 輛的特殊性,市場反應相當蜂擁。

在 2009 年東京車展 (Tokyo Motor Show) 正式亮相的 LFA,採用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車架,並以手工方式進行生產,每天產量僅限 20 輛,限量生產 500 輛。

除了碳纖維車體外,LFA 也導入了許多頂尖科技,例如這款限量超跑的動力來源,便是一具 4.8 升 V10 引擎,可以供輸 560 匹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48.9 公斤米。而且這具心臟以鈦金屬打造汽門結構,配合特殊塗層處理的輕量化搖臂,達到動力輸出的效能新高,引擎轉速紅線區則可延後拉高至 9000 轉,其中 90%峰值扭力輸出落在 3700 至 9000 轉,電控式節氣門讓駕駛踩踏油門時,力道輸出的反應回饋準確,在 6 速 ASG 序列式手自排變速箱搭配下,可縮短動力傳遞時間,力量接續亦更直接。此外,Lexus 還特別與音樂大廠 Yamaha 攜手,為 LFA 的排氣聲浪進行了調校,務求 LFA 能展現最熱血銷魂的聲浪演出。

LFA 的動力來源是一具 4.8 升 V10 引擎,可以供輸 560 匹最大馬力,最大扭力則為 48.9 公斤米,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僅需 3.7 秒,極速高達 325 公里。

有了質輕體堅的特性之後,LFA 便開始著手打造操控性能與車身配重工程,除將引擎、傳動系統與油箱等較具質量的機械結構置於前、後車軸之間,並於重心之上架入了駕駛座位置,結合前置引擎、後輪驅動的配置,讓短捷、寬體與低矮的車身達到了前 48:後 52 之配重,能減輕車身急轉、突然剎停等重力偏移動作之抗衡負擔,再加上後擴散板擾流作用與自動揚升尾翼的配合,達到精準的操控,另外 Lexus 所屬 VDIM 車輛動態管理系統,也已裝置在 LFA 之上,讓駕駛人更具信心操駕這輛非凡超跑。

更重要的是,LFA 的誕生,不但讓 Lexus 正式跨足超級跑車的領域,也證明了它們確實已擁有打造高性能車款的實力,替 RC F 等未來更多 Lexus F 家族成員鋪出了一條康莊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