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撰文

Volkswagen 提供

攝影

16,514

2020

1月

30

將時光拉回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 1937 年、為了實現「讓每一個德國人都買得起好車」的理念,在當時德國總理希特勒 (Adolf Hitler) 所主導的德意志勞工陣線 (DAF) 支持下,名為德國國民車籌備股份有限公司「Gesellschaft zur Vorbereitung des Deutschen Volkswagens mbH」的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並在 1938 年 9 月 16 日、結合「Volks (人民)」與「Wagen (汽車)」兩個德文單字後,將公司名稱改為今天 Volkswagen GmbH 的前身、Volkswagen 機械公司 (Volkswagenwerk GmbH),開始於德國中北部的狼堡(Wolfsburg),生產由 Porsche 之父:費迪南.保時捷(Dr. Ferdinand Porsche) 博士所設計的 Type 1 (也就是日後的 Beetle),開啟為全民打造汽車的使命。

從此改變汽車就是奢侈品的印象

第一輛四輪汽車雖然誕生於 1886 年,但是近 50 年來,汽車一直都與富豪和賽車脫不了關係,但是 1933 年開始掌權後的希特勒卻一心想打破這個觀念,於是他不僅大膽地向當時幾家德國車廠提出,希望能推出車內可承載 2 名大人和 3 位兒童,且時速能達到 100 公里、容易保養,車價 999 馬克 (約等於當時一輛機車的售價) 的國民汽車計劃,並將它命名為 KdF,即德文「歡樂中產生力量 (Kaft durch Freude)」。

費迪南.保時捷博士 (圖左) 與圖右其子費利.保時捷博士 (Dr. Ferry Porsche ) 不但成立了 Porsche,Volkswagen 的第一輛國民汽車:Type 1,也是出自其手。

可惜的是,希特勒的這個願景並沒有得到當時德國幾家車廠的支持,於是他只好選擇與費迪南.保時捷合作,從頭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汽車王國,並在 1938 年 4 月 20 日生產出第一輛 Type 1、也就是日後 Beetle 的敞篷車,且首次公開以大寫 V 和 W 兩個字母放在同一個圓圈內的廠徽。

費迪南.保時捷博士為希特勒所設計的第一款車,便是這款一開始是以「Volkswagen (國民汽車)」為名的 Type 1,也就是因為造型酷似金龜子,所以後來被車迷稱為「Volkswagen Käfer」的 Volkswagen Beetle 前身。

然而,對於當時的德國民眾來說,999 馬克的售價還是太高,且他們也還需要更多的經費來建設廠房和現代化的生產線,所以當時德國的勞工部長:李伊 (Dr.Ley) 博士便推出一項史無前例、名為「集郵換新車」的銷售方案,讓想要購買國民汽車的消費者,可以藉由每周購買一張面值 5 馬克的 KdF 郵票,在 3 年左右的時間集滿一本共 28 格空白欄的集郵冊後,即可到狼堡開回新車;因此一時之間,Type 1 不但馬上吸引了 33 萬 6668 位準車主、募得 2 億 8,000 萬馬克的資金,也終於成功地讓這個國民汽車計劃正式上路。

為了打破汽車只能由富豪所擁有的印象,希特勒不但在 1933 年提出希望能推出車內可承載 2 名大人和 3 位兒童,且時速能達到 100 公里、容易保養,車價 999 馬克 (約等於當時一輛機車的售價) 的國民汽車計劃,並將它命名為 KdF,即德文「歡樂中產生力量 (Kaft durch Freude)」。

從斷垣殘壁中重新開啟國民汽車夢想

遺憾的是,希特勒的國民汽車美夢,在他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破滅了,因為當時國營的 Volkswagen 得為陸軍生產作戰用的車輛,所以工廠不得不暫停國民汽車的生產,而且也因為工廠成為了軍事重地,因此廠區成為盟軍轟炸的目標,有高達 3/4 的廠房在戰爭時被炸成瓦礫。

希特勒的國民汽車美夢,在他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破滅,因為當時國營的 Volkswagen 得為陸軍生產作戰用的 Type 81 Kübelwagen 及 Schwimmwagen 等軍事車輛,所以不得不暫 Type 1 的生產。

不過,儘管遭逢無情戰火洗禮,但是在出色的組裝工藝與設計基礎下,工廠不但在 1945 年便開始恢復 Type 1 的生產,1947 年時,曾經在 BMW 引擎部門服務、美國 GM 通用公司負責行銷,並擔任過 Opel 資深經理的漢茲.諾特霍夫 (Dr. Heinz Nordhoff) 博士,不僅一肩扛起了 Volkswagen 的重整與中興工作,還在同年發表了車廠第二款車型:Type 2、也就是後來的 T1,並首次將 Type 1 出口到荷蘭,重新燃起打造國民汽車的初衷,而且這一次的對象不只是德國國民,而是全球引頸期盼的車迷。

儘管遭逢無情戰火洗禮,但在出色的組裝工藝與設計基礎下,狼堡工廠很快地便在 1945 年恢復 Type 1 的生產。

成功地開拓荷蘭市場後,Volkswagen 在 1949 年也將 Type 1 與 Type 2 帶到了美國市場,但是剛開始時,這兩款搭載小排氣量氣冷引擎的國民汽車,並沒有獲得美國消費者的青睞,不過短短的二、三年後,由於耐用度與經濟性遠勝過美國的大排氣量車款,因此銷量激增,不只讓 Volkswagen 在 1953 年時、以近 30 萬輛的年生產量,以及 26%的市佔率,榮登德國第一大車廠,Type 1 還在 1955 年時達成累積銷售百萬輛的驚人紀錄,並於 1981 年刷掉 Ford Model T 單一車款生產 1,500 萬輛的成績,寫下第一個單一車型累積產量突破 2,000 萬輛的紀錄 (2003 年停產前共生產了 2,153 萬輛)。

從德國第一變成全球第一

Type 1 與 Type 2 的成功,並沒有讓 Volkswagen 因此而自滿,因為他們不但持續設計出諸如 Passat、Golf、Jetta、Polo 與 Scirocco 等膾炙人口的車型,1960 年時,還成為了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由德國政府持有 20%股權,地方政府下薩克遜持有 20%股權,其餘公開讓民眾投資人申購。此外,除了狼堡工廠外,Volkswagen 同時也陸續在 Braunschweig、Nanover、Kassel、Emden 以及 Salgitter 等地開始設廠,開創起德國的經濟奇蹟,也讓暱稱「金龜車」的 Beetle 成為了二次大戰後的人們對新崛起之德國的共同記憶。

且 Volkswagen 的發展不只如此,1964 與 1969 年,他們還先後接手了 Auto Union 與 NSU 兩家汽車製造廠,並將兩家車廠合併改名為 Audi,開發生產豪華級距的車型,開始朝德國最大汽車製造集團發展。

1993~1994 年間,Volkswagen 在當時的首席執行長費迪南.皮耶帶領下,逐步收購 Bentley、Bugatti 和 Lamborghini 等品牌,一步一步地讓 Volkswagen 成為擁有 Volkswagen、Volkswagen Commercial、 Audi、Seat、Skoda、Porsche 和 Ducati 共 12 個汽/機車品牌的汽車王國。

1993~1994 年間,Volkswagen 更在當時的首席執行長、同時也是費迪南.保時捷之外孫:費迪南.皮耶 (Ferdinand Piech) 的帶領下,開始走向高級化與精緻化,並逐步收購 Bentley、Bugatti 和 Lamborghini 等品牌,一步一步地讓 Volkswagen 成為擁有 Volkswagen、Volkswagen Commercial、 Audi、Seat、Skoda、Porsche 和 Ducati 共 12 個汽/機車品牌的汽車王國,且融合集團資源、大幅提升產品競爭力,讓所生產的汽車由最初的「國民汽車」形象,逐漸轉型為可靠、耐用、高科技、高品質且維持合理價格的新世代「國民汽車」。

費迪南.皮耶不僅是 Porsche 創辦人:費迪南.保時捷之外孫,更是推動集團模組化、高級化與精緻化的重要功臣。

更令人驚豔的是,為了因應未來用車環境與需求的迅速改變,已經在 2017 年進行過一次品牌發展調整的 Volkswagen,還在 2019 年的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主場舞台上,藉由全新品牌廠徽的推出,宣布了品牌自 2025 年的全新戰略,不但將推出 20 款、目標銷售超過 100 萬輛的電動車,且目標在 2025 年之前品牌的碳排量要減少一半、2050 年之前達成碳排量平衡等措施。

為了因應未來用車環境與需求的迅速改變,Volkswagen 在 2019 年的德國法蘭克福車展上,藉由全新品牌廠徽的推出,還宣布了品牌 2025 年全新戰略,將推出 20 款、目標銷售超過 100 萬輛的電動車。

Volkswagen 原廠行銷處長 Jochen Sengpiehl 並在 2019 年法蘭克福車展 Volkswagen 之夜記者會上表示:面對即將到來的嶄新時代,Volkswagen 之所以更換廠徽、改變未來主打的車款,其實原因正是回到原點,重新思考 Volkswagen 到底要給消費者什麼?應該承擔什麼樣的責任?

因為 Volkswagen 就是「Volks (人民)」與「Wagen (汽車)」的結合,也就是 People’s car (人民的車),所以必須把消費者需求放在第一優先考量,因此 Volkswagen 才會透過全新廠徽、全新的品牌識別,以及更有溫度的廣告等,與新世代消費者溝通,重新回歸打造「國民汽車」的品牌誕生原點,承先啟後地讓為消費者提供他們真正需要的新世代「國民汽車」,打造永續的生活環境 ,為下一代留下更完美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