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揚

撰文

徐敬昕、李任翱

攝影

73,389

2011

3月

22

脫掉了老成的雙排扣西裝、拋開乖乖牌的束縛,換上性感流線的動感外衣、引擎室內再分別放入一具可輸出 240 匹馬力與 32.6 公斤米的 2.0 升 T5 渦輪增壓引擎,以及擁有 180 匹馬力與 24.5 公斤米的 1.6 升 T4 渦輪增壓引擎後,在這兩輛已集合所有 Volvo 安全科技於一身的 S60 T5 旗艦版與 S60 T4 旗艦版上,我們不但看到了它自前代 S60 蛻變後的性感,也在它身上找到了好久不見的熱情。

融入跑車元素 S60 Concept 概念實現

誰說 Volvo 永遠只能與「安全」、「堅固」這類單調的名詞劃上等號?至少 2010 年日內瓦車展上才進行全球首演的新一代 S60 就不這麼認為,因為這輛外型打破 Volvo 傳統筆觸、線條與輪廓幾乎完全移植自 2008 年 S60 Concept 概念車的新一代 S60,不但完全顛覆了前代 S60 及 Volvo 過去的傳統設計軸線,更以前衛、大膽又創新的線條風格,重新定義了未來 Volvo 新車的設計走向。

曾經在 2010 年臺北國際新車大展來臺展出的 S60 Concept,正是新一代 S60 量產車的前身,且替未來 Volvo 車款奠定了新一代家族輪廓。

還記得曾經在 2010 年臺北國際新車大展時來臺展出的 S60 Concept 嗎?從車頭望去,S60 幾乎完整移植了這輛帥氣概念車的設計,以流線取代了前代車款較方正的直角,水箱護罩內的廠徽並經過刻意放大,兩側還崁著兩道直條形的 LED 日間行車燈,讓車頭看來更炯炯有神。至於整組內含:霧燈框飾、前保險桿運動飾板、後保險桿運動飾板與側裙運動飾板的六件式套件,以及雙出式方型個性化尾管 (亦可選擇圓形設計),則是這二輛試乘車共同的選用配備。

其實從外觀來看,除了車色的差異外,幾乎無法分辨 S60 T5 (上圖) 與 S60 T4 (下圖),而且不約而同的,這 2 輛 Volvo Cars Taiwan 先後提供媒體試駕的試乘車,都選用了整組內含:霧燈框飾、前保險桿運動飾板、後保險桿運動飾板與側裙運動飾板的六件式套件,所以 2 輛車的車頭看起來完全相同。
車尾部分,S60 T5 (上圖) 則是也只有行李箱右側中央多了一塊「T5」銘牌,其它方面都與 S60 T4 (下圖) 完全相同,連排氣尾管都同樣選擇了雙出式方型個性化設計。

先後坐進選色大膽的黑色/櫸棕紅色 S60 T5 座艙,以及 S60 T4 的黑色/砂岩白座艙裡,薄形中控台設計,不僅讓中控台後方多出了一個私密的置物空間,而且還設計地微微左傾,剛好可以呼應其標準配備三幅式真皮/金屬方向盤、以比利時 Spa 賽車場為靈感而設計的儀表造型,與 2 張桶型跑車座椅的運動化造型,也更符合其駕駛人導向的設定。

座艙內,上圖的 S60 T5 選擇的是黑色/櫸棕紅色的搭配,搭配淺色系三輻式方向盤,下圖的 S60 T4 內裝則是以黑色搭配砂岩白,方向盤為黑色三輻式造型,中央配置以鋁合金外框搭配時尚原木紋飾板的薄型中控台,2 種不同的配色,各具風味。

將目光移往中控台正面,這 2 輛總代理 Volvo Cars Taiwn 提供試駕的 S60,不約而同選擇的都是以鋁合金外框搭配時尚原木紋飾板,中控台中央正上方,則是一具 7 吋全彩高解析螢幕,可顯示全新 VSi 資訊控制介面操作的音響、多媒體、藍牙通訊、倒車顯影與行車系統細部設定等各項資訊;下方依序為首度出現在 Volvo 車款上的不對稱空調出風口、負責控制空調與音響操作介面的 4 組旋鈕,中央並崁入一個熟悉的人形空調操作圖示,操作起來相當的直覺化。

新一代 S60 的中控台設計相當簡潔,沒有繁複的按鈕,中央上方是一具 7 吋全彩高解析螢幕,可顯示全新 VSi 資訊控制介面內容,下方為不對稱空調出風口、負責控制空調與音響操作介面的 4 組旋鈕,中央並崁入一個熟悉的人形空調操作圖示,採直覺化的設計。

至於後座與行李廂空間,由於新一代 S60 的車身長、寬、高已分別成長至 4,628mm、1,865mm 與 1,484mm,軸距也有 2,776mm 的水準,加上設計師刻意巧妙地將前座椅背挖空、且將後座椅墊安置的較低,所以身高 174 公分的筆者實際坐進後座後,頭部與膝部都還有超過 10 公分的緩衝空間,較前代車型有著相當明顯的進步。行李廂則是擁有 380 公升的容量,只比前代車型的 424 公升略小,且開口夠低、內部也很平整,並擁一個相當貼心的行李廂雜物固定板。

由於新一代 S60 的車身尺碼較前代車型小幅增加,軸距也由 2,715mm 加長至 2,776mm 的水準,且設計師將前座椅背挖空、並把後座椅墊安置的較低,所以身高 174 公分的筆者坐進去後,頭部與膝部都還有超過 10 公分的緩衝空間,較前代車型有著相當明顯的進步。

體驗過新一代 S60 在外觀與內裝的全面革新後,接下來當然才是本次試車的重頭戲:S60 分別與新世代 T5/T4 引擎,以及和 Powershift 6 速 DCS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搭配。

240 匹 T5 渦輪增壓 點燃 Volvo 的熱情

這顆搭載在 S60 T5 上的 2.0 升橫置 4 缸、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實際排氣量 1,999c.c.,是以 Volvo 原有的橫置 4 缸渦輪增壓引擎為基礎,但在搭載 GTDi 缸內燃油直噴科技後,這具壓縮比 10.0、0.9bar 的最高增壓值低於 1.0bar,故屬低增壓設定,能在轉速 5,500rpm 時、輸出 240 匹的最大馬力,還能在轉速 1,800rpm 到 5,000rpm 間,形成一個扭力高原,源源不絕地釋放高達 32.6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除了可在短短 7.5 秒內,完成 0~100km/h 的加速衝刺,晉升「7 秒俱樂部」的成員之一,極速也高達時速 230 公里。

S60 T5 所搭載的這具 2.0 升橫置 4 缸、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壓縮比 10.0、最高增壓值達 0.9bar,不僅能輸出 240 匹馬力,還能在轉速 1,800rpm 到 5,000rpm 間,釋放 32.6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但 S60 T5 之所以能擁有這麼出色的加速成績,其實跟 Powershift 6 速 DCS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搭配也很有關係。這類已逐漸成為目前變速箱設計主流,由於引擎動力可透過 2 組獨立的離合器傳輸給傳動軸,所以當一組離合器在接合時,其實另一組早已完成待命,也就是說,下一個檔位永遠都已經準備好要傳輸動力了,所以不僅能夠創造幾乎零秒差的換檔時間、動力損耗也能更少,提升油耗表現、一舉多得。

Volvo Cars Taiwan 替國內 S60 T5 所搭配得均是此具 Powershift 6 速 DCS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可在檔位排在 D 檔時,向右輕撥、進入手排模式,向前推為增檔,向後撥為退檔,唯獨缺少方向盤換檔撥片。

實際上路後,雖然單就帳面數據來看,S60 T5 的動力表現、配上 1,560 公斤的車重與車上 3 名成員後,應該不會給人太過驚豔的感覺;但事實卻超乎預期,油門深踏、雖然轉速 1,500rpm 左右時,仍會產生相當輕微的渦輪遲滯現象,但只要轉速一超過 1,800rpm,無論油門踩踏深淺,飽滿的扭力都會全數湧出,直到 5,000rpm 也不會出現氣虛;甚至若暴力地以轉速 3,000rpm 的方式靜止加速起跑,強勁的扭力還會先帶給你扭力轉向的餘興節目,然後才一股腦地向前衝刺、相當過癮,絕對與你印象中的 Volvo 截然不同。

若暴力地將 S60 T5 轉速控制在 3,000rpm 的方式進行起跑,32.6 公斤米的強勁扭力還會先帶給你體驗扭力轉向的機會,然後才一股腦地向前衝刺,與你印象中的 Volvo 截然不同。

將排檔桿向右切換到手排模式後,雖然原廠沒有替它配備方向盤換檔撥片,所以駕駛人想換檔時、得暫時讓右手離開方向盤去撥動排檔桿換檔 (向前推為升檔、向後撥則為退檔),但這具雙離合器變速箱的換檔速度果然如電光火石一般熱血,稍一輕撥、變速箱便立刻替你完成降檔,且轉速馬上會攀升至 3,000rpm 左右,讓引擎維持在最佳輸出轉域附近,隨時等候你宣戰。

180 匹 T4 渦輪增壓 小排氣一樣夠勁

配置在 S60 T4 上的 1.6 升橫置 4 缸、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排氣量則為 1,595c.c.,同樣導入了搭載 GTDi 缸內燃油直噴科技,壓縮比也與 T5 引擎一樣為 10.0、最高增壓值可達 1.2bar、屬高增壓設定,能在轉速 5,700rpm 時、輸出 180 匹最大馬力,24.5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則可在轉速 1,600rpm 到 5,000rpm 間,形成一個坡度更陡的扭力高原。並在 Powershift 6 速 DCS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的協力下,擠進「10 秒俱樂部」、於 9.0 秒內完成 0~100km/h 的靜止起步加速,極速則為 225 公里。

S60 T4 所搭載的這具 1.6 升橫置 4 缸、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壓縮比 10.0、最高增壓值達 1.2bar,雖然排氣量較小,卻依舊擁有 180 匹馬力的輸出,還能在轉速 1,600rpm 到 5,000rpm 間,釋放 24.5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

實際上路後,由於 S60 T4 的帳面最大馬力比 S60 T5 整整少了 60 匹、最大扭力也有 8.1 公斤米的落差,加上 S60 T4 的車重也有 1,453 公斤,只比 S60 T5 的 1,560 公斤少 137 公斤而已,所以性能表現上,雖然已採高增壓設定,但小排氣量的 S60 T4,還是著實比 S60 T5 少了幾分衝勁與快感。

對於非性能狂熱份子來說,S60 T4 的動力其實已相當夠用,雖然引擎轉速在 1,500rpm 左右時,渦輪遲滯的現象較 S60 T5 來得明顯,但只要轉速一超過 2,000rpm 後,都是 S60 T4 的好球帶,加速過程平順,也非常夠勁。

不過,對於非性能狂熱份子來說,S60 T4 的動力其實已相當夠用,雖然引擎轉速在 1,500rpm 左右時,渦輪遲滯的現象會較 S60 T5 來得明顯,但只要轉速一超過 2,000rpm 後,就是 S60 T4 的好球帶所在,而且扭力的湧現會直到 5,000rpm 才開始衰退,加速過程相當平順,也非常夠勁。此外,與大腳油門後有點暴力傾向的 S60 T5 相比,即使 S60 T4 的加速表現較慢、輸出也較和緩,但起步加速衝刺時,S60 T4 的扭力轉向程度卻較為輕微,操控起來更加從容。

國內引進的 S60 T4,均標準配備了「Eco DRIVe」節能模式,能在模式開啟後,於駕駛人行駛間鬆開油門時,迅速將檔位切換到空檔,減少能量無謂的耗損、提昇油耗;但在下坡時,切記按下「DRIVe」按鈕、解除此功能,並切換到低檔位,以免加重剎車系統的負荷。

值得注意的是,引進國內的 S60 T4,均標準配備了 Volvo Cars Taiwan 第一次導入國內的「Eco DRIVe」節能模式,能在模式開啟後,於駕駛人行駛間鬆開油門時,迅速將檔位切換到空檔,減少能量無謂的耗損、提昇油耗表現至平均 11.8km/l (原廠測試數據);但在下坡時,切記請按下中控台下方的「DRIVe」按鈕、解除此功能,並切換到低檔位,以免加重剎車系統的負荷。

運動化底盤設定 操控出乎預期

另一個讓筆者出乎意料的,是這 2 輛新一代 S60 的底盤調校與懸吊設定,因為即便新一代 S60 在發表之初,Volvo 原廠便已一反常態地在強調新車的運動性格,並對它的動態表現充滿了信心;但平心而論,在沒有親身試駕過之前,相信任誰都很難相信,這樣精準的操控表現,竟然會出現在 4 門的 Volvo 上。

就算刻意以超過極限的速度攻彎,S60 T5 標配的 DSTC 動態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也都能在轉向不足的失控邊緣把車身帶回行車動線上,而且介入的時機並不會太早而讓人掃興。

事實上,針對底盤結構採前麥佛遜、後多連桿設計、並維持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FF 設定的新一代 S60,Volvo 原廠其實提供了 3 種底盤選項,分別是:跑車風格的 Dynamic 底盤、較舒適取向的 Touring 底盤,以及最高等級、可提供「Comfort 舒適」、「Sport 跑車」與「Advanced 進階跑車」3 種行車模式設定的 Four-C 半主動式個人化底盤;臺灣市場選配的則是與歐洲市場車型相同的 Dynamic 底盤,阻尼與前/後懸副樑設計較跑車化,不但能提供清晰的路感與循跡性、懸吊反應也較快,而且還能保有一定的舒適性。

與前代 S60 相比,S60 T5 與 S60 T4 不只更能讓駕駛人握著方向盤的雙手接收到更多從路面傳回來的細微變化,而且你的腦海也可以很清楚地描繪著 4 條輪胎的相對位置,這是過去在 Volvo 4 門房車上很難發現的驚喜。

所以一上路後,你馬上便會察覺這輛 Volvo 的操控與過去所有 4 門 Volvo 都截然不同,甚至比前代 S60 的性能版本:S60 R 都來得出色,不只握著方向盤的雙手隨時能接收到從路面傳回來的細微變化,而且你的腦海中可以很清楚地描繪著 4 條輪胎的相對位置;也就是說,搭載 Dynamic 底盤的新一代 S60 T5 和 S60 T4,都能給你更充分的信心去操控它。此外,雖然車身的彈跳感較前代 S60 略微明顯,但這種彈跳由於懸吊處理的速度很快,所以並不會讓人感到不適,甚至就算不小心駛過落差較大的坑洞,新一代 S60 的車身也只是上下稍微晃動 2 下後,便會回復到穩定的狀態,調校上非常高明。

在一段相當平整的道路上,S60 T5 偏硬的 Dynamic 底盤由於不必擔心多餘的彈跳,所以不僅確實地抑制了過彎側傾,也稱職地回饋了足夠的路感,並能給駕駛人充分的掌握信心。

行駛在往來臺北市與新北市的快速道路上,以接近法定速限的速度巡航,進行車道切換、超越前車時,S60 T5/S60 T4 的 Dynamic 底盤也回應著紮實的操控特性,不僅沒有多餘的晃動、頃刻間便完成了這個任務,而且車身側傾相當低調,完全不像過去只能給人「安全好爸爸」形象的 Volvo。

新一代 S60 的底盤結構採前麥花臣、後多連桿設計,並維持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FF 設定,搭配跑車風格的 Dynamic 底盤後,操控表現著實讓人另眼相看。

前往拍照地點前的一處封閉區域中,剛好讓我們可以檢證 Dynamic 底盤的彎道表現,在這塊剛鋪好、且路面相當平整的道路上,此時 Dynamic 底盤偏硬的懸吊系統由於不必負擔多餘的彈跳,而可以專心應付車輛在過彎時的每一項細節,所以 2 輛 S60 都沒有辜負我們的期待;坐在側向支撐相當足夠的跑車座椅上,不但每次都能迅速、確實的抑制過彎時的側傾,讓駕駛能夠精準掌握車身的重心和動態變化。轉向與懸吊系統也總是能稱職地回饋路感,給你滿滿的信心。甚至就算刻意以超過極限的速度供彎,標準配備的 DSTC 動態循跡防滑控制系統,也都能在懸崖邊緣把車身帶回行車動線上,而且時機抓得剛剛好、不會因為太早介入而讓人掃興。

二種輸出,一樣的熱情

忘了過去的 S60 吧!因為眼前這 2 輛新世代 S60,不但擁有性感的外觀,低調奢華的內裝鋪陳,而且在安全配備方面,Volvo 不僅替它們準備了 ABS 防鎖死剎車系統、EBD 電子煞車分配系統、BOS 煞車優先系統、DSTC 動態循跡防滑控制系統與 6 具氣囊的安全防護;更率先在同級距車款中,首次將 PDFAB 行人偵測及完全主動剎車系統、ACC 主動車距控制巡航系統、CWAB 碰撞警示暨主動煞車系統、DA 車距警示系統、DAC 駕駛控制警示輔助系統、LDW 車道偏離警示系統及 BLIS 盲點偵測等高科技主/被動安全科技,列為這 2 款旗艦版車型的標準配備。

Volvo 在 S60 上所搭載的這套 PDFAB 行人偵測及完全主動剎車系統,包括了整合於車頭水箱護罩的雷達感應裝置與前擋風玻璃上方的數位攝影機,可利用雷達偵測車輛前方的物體與距離,偵測進入車輛前方的物體或是行人,並先以投射至駕駛座前方擋風玻璃的紅色燈號與聲響警告,提醒前方有行人,同時並預先加壓煞車系統,若駕駛人未採取煞車動作,系統則會在 35km/h 的時速下,將車輛完全煞停。

而且更值得肯定的是,儘管已有超越同級車的安全基準為後盾,但新世代 S60 卻沒有因此自滿,反而決心在動力與操控表現上,徹底顛覆過去 Volvo 給人的刻版印象,除了能以 S60 T5,提供你強勁的 240 匹/32.6 公斤米輸出,回應它嶄新又性感的外型;不是性能狂熱者,則可選擇 180 匹/24.5 公斤米的 S60 T4,且同樣擁有出色的操控表現,終結無趣、展現新世代 Volvo 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