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716
2015
3月
17
儘管在知名度上或許不及自家 Beetle 和 Golf 兩長青經典車系,但是 Volkswagen 針對全球房車需求消費者所推出的 Passat、CC、Jetta 與 Vento 等車系,不僅都保有 Volkswagen 創廠的初衷、站在消費者的觀點來設計新車,也往往都是同級距對手中配備質感最出色、最重視安全的產品。
Volkswagen 品牌目前旗下所擁有的房車車型中,除了 2002 年全球首演、以「太陽神之子 Helios」所駕馭之太陽馬車為名的頂級豪華旗艦:Phaeton 車系外,就屬 Passat 車系的定位最高、也最為國內消費者所熟悉;因為身為 Volkswagen 旗下中型房車主力的 Passat,其實就和前一篇的主角:Golf 車系一樣,都為初代車型於 1980 年代問世的長青車系,也是全球汽車總銷量排名前 10、甚受各地消費者支持的暢銷車系。
第 1 代 Passat (開發平台代號 B1) 問世於 1973 年,外觀、內裝均由知名義大利設計師 Giorgetto Giugiaro (喬治亞羅) 所操刀,與 Audi 80 共用同一個平台,且推出有 2 門、4 門房車及 3 門、5 門掀背車型,1974 年還追加了旅行車型,並在推出後迅速成為歐洲最受歡迎的家庭用車,同年還榮獲《Wheels 雜誌》之「年度汽車」的殊榮。
歷經 1981 (B2)、1988 (B3)、1993 (B4)、1996 (B5)、2005 (B6) 及 2010 年 (B7) 共 7 次改款,最新第 8 代 (B8) Passat 不但已於 2014 年 7 月和 5 門旅行車型:Passat Variant 同步正式發表,且還在 2015 年 3 月揭幕的瑞士日內瓦車展 (Geneva International Motor Show) 前夕,以出色的設計、品質、安全、車內空間及創新功能,打敗 BMW 2 Series Active Tourer、Citroën C4 Cactus、Ford Mondeo、Mercedes-Benz C-Class、Nissan Qashqai 與 Renault Twingo 等進入「COTY (Car of The Year)」決選的強手,拿下了「歐洲年度風雲車」的桂冠,並特別選在 Volkswagen 在臺分公司:Volkswagen Taiwan 台灣福斯 3 月首度於國內舉辦的「福斯汽車品牌之夜」大型活動中與國人見面。
B8 世代的 Passat、在集團 MQB 橫置引擎模組化系統 (Modularer Querbaukasten) 打造下,車重較前代車款輕了 85 公斤,4,767mm 的車長則與 7 代車系的 4,769mm 相差不大,但得益於 MQB 平台可靈活調整軸距或前、後懸長度的優勢,原廠將 8 代車型前輪軸向前推動 29mm、後輪軸退後 17mm,同時再將軸距加長了 79mm、達到 2,791mm,如此一來而擁有更為寬裕的車室空間。
在經過上述多種調整之下,由 Volkswagen 品牌設計總監:Klaus Bischoff 率領之設計團隊所操刀的新世代 Passat 與 Passat Variant,不但保留了歷代車型之經典輪廓,還透過更流暢且俐落的線條融入全車,導入更立體、更豐富的線條概念,營造了向豪華大型房車看齊的大器風範。
呼應外觀的設計、第 8 代 Passat 的車室質感也有著相當顯著的進化,整體設計風格雖仍維持品牌的簡約及駕駛導向風格,但用料與質感和前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大量地加入鍍鉻與氣氛燈,帶來如豪華房車般的氛圍;同時,新世代 Passat 還換上了新式三輻多功能方向盤,並可選配全液晶儀表板,中控台上還能嵌上 MIB (Modular Infotainment System) 模組化資訊娛樂系統,空調介面和排檔桿造型及週邊配置也如第 7 代 Golf 車系般全數更新,擁有簡約卻又充滿現代設計美感的視覺呈現。
此外,第 8 代 Passat 還可搭載盲點警示、附主動修正轉向車道偏離警示、ACC 主動式定速巡航、車後預警防撞、附主動煞車之前方防撞、都會緊急防撞等新世代主、被動防護系統,擁有堅強的防護後盾。
車室空間部分,雖然新世代車型車長只增加了 2mm,不過得益於軸距的拉長,車室長度已有效增加了 33mm,連行李空間也同步提升,不但房車車型的行李空間增加 6 公升、來到 586 公升,旅行車型的基礎行李空間則一口氣增加 47 公升達 650 公升,搭配後座傾倒功能之後,8 代 Passat Varian 最大行李廂空間已達到 1,780 公升之譜。
傳動系統部分,目前提供第 8 代 Passat 的動力單元,主要由 1.4 TSI 引擎、2.0 TDI 單渦輪增壓柴油引擎、全新的 2.0 TDI 雙渦輪增壓引擎和一款 Plug-in Hybrid 插電式混和動力系統組成,其中 1.4 TSI 俱備 ACT 主動式汽缸間歇管理系統,首先搭載於 7 代 Golf 之上,可為 Passat 提供 150 匹最大馬力與 25.5 公斤米最大扭力,變速系統可搭配 6 速手排或是 7 速 DSG 系統;而 2.0 TDI 單渦輪增壓柴油引擎,亦可供應 150 匹最大馬力,不過最大扭力則提升至 35 公斤米最大扭力,並搭配 6 速 DSG 變速系統。
至於搭載全新 2.0 TDI 雙渦輪增壓引擎規劃出的 2.0 TDI SCR BMT 4Motion 車型,透過雙渦輪增壓及最大達 3.8bar 的增壓值設定,最多可提供 240 匹馬力,並在 1,750 轉時提供 50.9 公斤米扭力,變速箱則標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系統、搭配 4Motion 四輪驅動系統;而 Plug-in Hybrid 插電式混和動力系統,則由一具可輸出 156 匹馬力的 1.4 TSI 渦輪增壓引擎,以及可輸出 109 匹馬力的電動馬達所組成,使其綜效輸出搭到 211 匹馬力,最大扭力則可來到 40.1 公斤米,可支援 50 公里純電行駛,且透過混和動力系統滿油載狀況其最大行駛里程可達 1,000 公里,表現非常出色。
2008 年北美國際車展 (North American International Auto Show) 推出、原名 Passat CC,並於 2012 年推出小改款車型且正式更名的 CC,則是 Volkswagen 為了拓展 Passat 車系之產品線、以第 6 代 Passat (B6) 為開發基礎,且搭上 4 門 Coupe 車型潮流的衍生車系,除了外觀為塑造 4 門轎跑車兼具實用空間與外觀美學上的要求,而將 Passat 的車長延伸、車寬加寬且車高降低外,內裝亦有 4 或 5 座的選擇。
至於 2012 年小改款且更名後的 CC,小改款同樣由品牌首席設計師:Klaus Bischoff 主導、改變幅度相當明顯,不僅車頭將旗艦 Phaeton 內含 LED 晝行燈的氙氣頭燈組融入全新水箱護罩,引擎上蓋的 V 形摺線也較不突顯,並適度融合頭燈樣式展現整體感,車側水平腰線呼應了車頂線條動感走勢,跳脫先前略顯前衛的外觀風格,回歸家族基因風格。
CC 的車室,儘管經過了小改款更新,仍然維持 Volkswagen 旗下產品一貫的氣息,以簡單素雅的線條構成車室內部的基調,主要變動則著重在中控台及中控台排檔座鞍部的細節調整,其他如三輻多功能方向盤、整合旅程電腦顯示螢幕的雙環式儀表板、標配的 RCD-510 音響主機,以及儀表板總成上的飾板排列等,仍舊與未小改款前相同,座椅安排亦導入較為實用的 5 人座規劃。
至於動力表現方面,隨著小改款 CC 的引進,國內入門汽油動力部分也換上了 1.8 TS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取代原有的 2.0 TSI 動力,而這具實際排氣量 1,798c.c.之 1.8 TSI 引擎,能夠在 5,000 至 6,200 轉時、輸出 160 匹馬力,並在 1,500 至 4,200 轉之間、提供 25.5 公斤米的扭力,且改搭 7 速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需時 8.5 秒、極速來到 223 公里。
柴油動力的 2.0 TDI BMT 車型的 2.0 TDI 引擎 (排氣量 1,968c.c.) 則是搭載了 BlueMotion Technology 科技,尚擁有 Start/Stop 引擎自動啟閉裝置,對於節能環保有莫大貢獻,並擁有不俗的 170 匹最大馬力及 35.7 公斤米扭力強勁輸出,性能表現則是可於 8.6 秒完成靜止加速到 100 公里,極速為 220 公里,表現一樣讓人驚艷。
以大西洋上空之急流風為名的 Jetta,與 Golf 車系一直有著深厚的血緣關係,基本上來說就是兄弟車款,誕生原因是因為首代 Golf 雖然一推出就在全球大受好評,但 Volkswagen 卻發現在美國等部分市場上,4 門房車遠比掀背車還受歡迎,因此在 1979 年 9 月的德國 IAA 法蘭克福國際車展 (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 上、它們便推出一款以 Golf 為基礎,並加上車尾廂的中型 4 門房車:Jetta。
同樣由知名義大利設計師 Giorgetto Giugiaro (喬治亞羅) 所設計的 Jetta,雖然房車外型與掀背大不相同,但與初代 Golf 都同樣採用方正、實用做為設計主軸,且因為其擁有更優異的車室空間及較精緻之內裝鋪陳,所以沒多久便讓它成為在美國等地深受歡迎的車款,並於 1984 年發表來自第 2 代 Golf 的第 2 代 Jetta、1992 年推出 3 代 Jetta、1999 年發表 4 代 Jetta、2005 年則有第 5 代 Jetta,持續著催生改款車型。
2010 年出的北美國際車展上,Volkswagen 推出一款名為 NCC (New Compact Concept) 的概念車,隨後在 2011 年 9 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上、第 6 代 Jetta 便將這個概念成真並正式亮相,而且雖然與第 6 代 Golf 同樣有著深厚的關係,但新車無論外觀或內裝陳設,都已像支完全獨立之車系。
外型設計方面,新世代 Jetta 大量沿用了 NCC 概念車之元素,運用 Vokswagen 現行家族設計手法,包括橫柵式水箱護罩、銳利的頭燈線條,皆與 Volkswagen 現行家族產品相同,流暢的車側線條、亦如同 NCC 概念車一般,除了多了一截尾廂與兩扇後門外,幾乎就是 NCC 概念車的翻版,顯得更為銳利、精悍。
車身尺碼部分,6 代 Jetta 無論車長、車寬與車高皆較前代車型放大,從 5 代車型演進至 6 代,Jetta 車長由 4,554mm 成長至 4,644mm、車寬由 1,781mm 增加為 1,788mm,車高則由 1,459mm 增高至 1,482mm,軸距同時由 2,578mm 拉長至 2,651mm,帶來更為出色的乘坐空間表現。
第 6 代 Jetta 在國內的動力選項,則是配置排氣量 1,390c.c.的 1.4 TSI 缸內直噴渦輪增壓引擎,能夠在引擎轉速 5,000 轉時、輸出 122 匹的最大馬力,並於引擎轉速 1,500 至 4,000 轉間、輸出 20.4 公斤米的峰值扭力;搭配 7 速 DSG 雙離合器自手排變速箱後,能夠在 9.8 秒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兼顧油耗與日常使用已綽綽有餘。
至於安全防護上,導入臺灣的第 6 代 Jetta、全車搭配雙前座安全氣囊、左右車側氣簾、雙前座側邊安全氣囊,以及前座頭枕頸部保護裝置等被動安全配備,同時標配整合 ABS、EBD 與 BAS 等輔助裝置的四輪碟煞煞車系統,而且 ESP、EDL 電子防滑差速器、ASR 加速循跡控制系統,以及 Hill Hold 上坡起步輔助裝置與後座 Isofix 兒童安全座椅固定裝置等,皆為 Jetta 全車系的標準配備。
儘管借用了第 3 代 Jetta 於歐洲等部分市場的車名,但其實目前在國內販售的 Vento,其實是第 5 代 Polo 車系首度衍生出的 4 門房車版本,也是 Volkswagen 於 2010 年針對新興市場所推出的產品。
不過、雖然與第 5 代 Polo 車系同源,不過 Vento 採用的是軸距更長的 PQ25 Plus 平台所打造,因此軸距較 5 門掀背版 Polo 多了 82mm,車長也增加了 414mm,搭配三廂房車式設計後,可擁有更出色的乘坐與載物機能。
而在造型設計方面,Vento 車頭基本上與第 5 代 Polo 完全相同,擁有一致的家族面貌,但是由於採 4 門房車設定,所以車尾多了流暢的 C 柱和簡樸的車尾,使其散發出與 Polo 不同的穩重質感;而且國內販售的 1.6 Comfortline 和 1.6 Highline 車型,還將前氣壩鍍鉻飾條、前霧燈、15 吋鋁圈納為標準配備,最高階車型尾廂上甚至還有鍍鉻飾條,適度地替擔綱入門車系的 Vento 增加些許豪華氣息。
Vento 維持著 Polo 車系簡約低調的內裝鋪陳,並適時地在空調出風口、門把、方向盤、排檔桿座施以鍍鉻點綴,適度提升整體座艙質感,最高階車型中控台上標配觸控式多媒體整合系統以及電子恆溫空調,配備編成部分基本上皆與第 5 代 Polo 一致。此外,受益於車身和軸距尺碼的增加,Vento 不但擁有更寬裕的後座空間,同時還可擁有 454 公升之行李廂基礎容量,搭配分離座椅還可再行擴充置物機能。
傳動系統方面,Vento 則是搭載排氣量 1,598c.c.的 1.6 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擁有搭配 1,190 公斤車重已相當夠用的 105 匹馬力,扭力則亦有 15.6 公斤米,變速系統則為 6 速 Tiptronic 手自排變速系統,搭配前輪驅動與電子動力輔助轉向系統,擁有輕鬆的日常通勤駕馭感受。
至於主、被動安全配備部分,雖然為品牌入門車系、價格直逼國產車,但是 Vento 全車系仍標配有雙前座氣囊、ABS 防鎖死煞車系統和 EBD 電子煞車力道分配,同時還可搭載 PDC 停車雷達以及含入侵警示器的防盜系統,保有著基本的安全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