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攸

撰文

BMW 提供

攝影

64,261

2015

1月

16

因應不同用車環境,現今許多品牌多半會推出都會休旅車款,也就是主要鎖定都會用車族群,由於多半行駛於一般之鋪裝道路,因而採用前驅或者是後驅之設定;但提到 SUV 多功運動休旅車款時,多數消費者都會聯想到,SUV 擁有空間運用優勢,四輪驅動的傳統設定,能幫助駕駛人征服各式路面的實力,是 SUV 最為迷人的特徵之一。

提到 SUV 多功運動休旅車款時,大多數消費者馬上都會聯想到其擁有的空間運用優勢,以及能幫助駕駛人征服各式路面的四輪驅動設定。

在導入國內的 BMW X 家族車型中,大多數車款皆採用全時四輪驅動的傳動設定,從車名中也能夠清楚掌握到該車款的驅動設定,例如:BMW X5 xDriveM50d,其中的 xDrive 代表其採用四輪驅動設定,M 則是 M Performance Automobile,50i 則是動力單元之區隔,如果車名為 sDrive,那就是採用後輪驅動的版本。

xDrive 的中文名稱為智慧四輪傳動系統,但這套系統其實並非 X 家族一誕生後就開始啟用,如 1999 年問世的初代 X5,全車系皆配置四輪驅動系統,但就未冠上專屬辭彙,這與四輪驅動系統的構造有極大關係;不過,在 2003 年發表的 X3,BMW 為這套四輪驅動系統作出不小幅度之改變,xDrive 之名才正式開啟。

2003 年發表的 X3 於四輪驅動系統上作了不少改變,並正式開啟 xDrive 之名的運用。

關於四驅系統的進化及改變,容後將會詳加解釋,不過在進一步了解這項科技前,先讓我們來理解 BMW 在四輪驅動系統上的研發歷程。

首見於 1985 年,BMW 第一款四驅作品:325iX

自然進氣及後輪驅動之組合所營造出來的操控樂趣,是 BMW 一般房車與跑車車系給消費者最深刻印象,然而,隨著性能競爭的巨幅成長,BMW 不但開始將渦輪動力系統列為必備科技,因此如今 BMW 麾下作品已鮮少自然進氣之選擇,且早在 1985 年時,BMW 就已經推出過四輪驅動的作品:第 2 代 3 系列(E30) 的 325iX。

早在 1985 年時,BMW 其實就已經推出過四輪驅動的作品:第 2 代 3 系列 (E30) 的 325iX。

第 2 代 3 系列雖然在 1982 年就已正式發表,但有鑑於當時四輪驅動車型並不常見,僅有少數品牌推出四驅車款,如 Audi 便是在 1980 年時,推出品牌首款、也是奠定 quattro 這套四驅系統地位的 Audi quattro,而 BMW 為了與競爭對手抗衡,雖然沒有第一時間在第 2 代 3 系列中導入四驅車型,但在 1985 年時,BMW 除了發表 M3、3 系列敞篷跑車,也發表了 325iX。

雖然因為首次現身的 M3 (從 E30 世代開始),其擁有的高性能水準,吸引了多數鎂光燈的聚焦,但 325iX 的問世,除在熱血車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更正式揭開了 BMW 四驅系統發展的序幕。BMW 325iX 動力系統為代號 M20 的 2.5 升引擎,變速系統也與一般版本的 325i 無二異,不過,BMW 為其配置的四輪驅動系統,結構上相當簡單,只能夠以 37/63 的前後固定比例,將動力分配至前後之差速器。

BMW 325iX 所配置的四輪驅動系統,結構相當簡單,只能夠以 37/63 的前後固定比例,將動力分配至前後之差速器。

這套四輪驅動系統,讓 325iX 比起一般版本 325i 的車重,多出約莫 80 公斤,車體則僅增寬 1.3 公分;除了前述原因,面對競爭對手推出四輪驅動車型的應對之外,或許這也是一場重要測試,畢竟,四驅車型較高之成本,終端售價約莫較一般版本高出 30%,目標客群僅佔少數,因此 325iX 的產量,僅占 E30 世代少數比例而已。

搭載四輪驅動系統的 325iX,不但在雪地上擁有較佳的循跡性,也能征服輕微的越野路況。

然而,這並不代表 325iX 不具備 BMW 慣有的性能實力,根據原廠數據顯示,325iX 的加速表現為 9 秒 (0~96km/h),但當年有上市販售的國家中,曾有媒體實測得到低於 7 秒的成績,這輛品牌首款四輪驅動作品,在增列功能性優勢之餘,也仍然保有 BMW 迷人的駕馭樂趣。

更進步的四驅系統推出,BMW 525iX

1988 年問世、原廠代號 E34 的第 3 代 5 系列,BMW 同樣也在車系編成中,導入了一款四輪驅動設定的 525iX,這一次除了 4 門轎車之外,亦有推出旅行車的 Touring 車型可供選擇;525iX 的動力單元為 2.5 升汽油引擎,原廠推出有手排與自排兩種變速箱選擇搭配。在 3 代 5 系列上所搭載的四輪驅動系統,相比先前 325iX 的配置有著大幅度的變化。

1988 年問世、原廠代號 E34 的第 3 代 5 系列,亦擁有一款四輪驅動設定的 525iX,動力單元為 2.5 升汽油引擎,原廠並有手排與自排兩種變速箱選擇。

525iX 的四輪驅動系統,在後軸與中央處各設有一組電腦控制的差速器,在一般狀態下,中央差速器會以前 36%、後 64%的比例,將力量分配至前/後軸,系統還會透過引擎、煞車與 ABS 等提供的訊息,再行調整動力輸出的前後比例,相比於 325iX 上所搭載的「固定比例」四驅系統,525iX 的表現更為實用。以 E34 世代為基礎所打造的 525iX,總計僅生產不到萬輛之譜,與 325iX 相同,是屬於比較稀有的作品。

525iX 的四輪驅動系統在後軸與中央處各設有一組電腦控制的差速器,在一般狀態下,中央差速器會以前 36%、後 64%的比例將力量分配至前/後軸,系統還會透過引擎、煞車與 ABS 等提供的訊息,再行調整動力輸出的比例。

1999 年,BMW 發表了品牌首款 SUV 多功運動休旅的 X5,初代 X5 所搭載的四輪驅動系統,並不是現今我們所看到的 xDrive;透過前中後的三個差速器設置,將動力透過這三個差速系來進行分配,當車輪打滑時,系統還會透過 ABS 來進行修正調整。雖然這是一輛 SUV 車款,但如同 325iX 以及 535iX 的設定,即便在一般模式下,也不是採用 50:50 的前後配置,而是忠於 BMW 的後驅特色,採用近乎前 3 後 7 的設定,而初代 X5 在一般模式下,前後動力輸出比例為 38%、後 62%。

1999 年發表的初代 X5,四輪驅動系統在一般模式下,是採用前 38%、後 62%的比例來輸出動力,仍保有部分後輪驅動的感覺。

當代之智慧四輪傳動系統

於 2003 年發表的 BMW X3,同樣也是有著前、中、後共 3 個差速器,但 BMW 在中央差速器上加入電子多片式離合器,並由液壓閥來進行控制,電腦系統能精準控制這套多片式離合器的分離及接合,這套四輪驅動系統,就是現在所熟悉的 xDrive 智慧四輪傳動系統。隨後在 2008 年所發表的 X6 上,xDrive 系統與動態性能控制系統作出配合,一改原先四驅系統僅將動力前/後傳遞之狀況,除了前/後動力分配比例之外,還能進行後輪的左/右力道調整。

2003 年發表的 X3,也有著前、中、後共 3 個差速器,但 BMW 在中央差速器上加入電子多片式離合器,並由液壓閥來進行控制,電腦系統能精準控制這套多片式離合器的分離及接合,就是現在所熟悉的 xDrive 智慧四輪傳動系統。

BMW 以智慧四輪傳動系統來定義 xDrive,就在於系統會依據車輛行進狀況,精準的進行動力分配,而不再是簡單的比例輸出變化;智慧四輪傳動系統會利用 DSC 動態穩定控制系統的感測器,來即時監控車輛的行駛狀況,再依實際的行駛狀況、路面回饋,精確作出反應,彈性調整引擎輸出動力至前軸或後軸,讓車輛能隨時擁有最佳的抓地力、完美的過彎性能及優異的行路穩定性。

2008 年所發表的 X6,xDrive 系統與動態性能控制系統作出配合,一改原先四驅系統僅將動力前/後傳遞之狀況,除了前/後動力分配比例之外,還能進行後輪的左/右力道調整,會將動力傳輸至抓地力最好的車輪上,讓車輛不受路面狀況影響,維持順暢的駕行品質。

在一般道路上行駛時,xDrive 會以前 40%、後 60%的比例來分配動力,讓搭載 xDrive 系統的車輛,能保有更多的後驅特質;但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將力量以 100%的比例,供輸至前輪或是後輪。加入多片式離合器的中央差速器,系統能將動力快速、無段順暢的分配至前後。舉例來說,行駛於濕滑路面時,xDrive 會將動力傳輸至抓地力最好的車輪上,讓車輛不受路面狀況影響,維持順暢的駕行品質;xDrive 在彎道中的表現也同樣精彩,高速駛進左轉的彎道中,車輛容易因離心力影響而朝反方向帶出,這也意味著前輪抓地力得不足,此時系統會佐以少許動力傳送至前軸,讓車輛得以輕易地征服彎道。

xDrive 在一般狀態下,會以前 40%、後 60%的比例來分配動力,讓搭載 xDrive 系統的車輛,能保有更多的後驅特質;但在有需要的時候,能夠將力量以 100%的比例,分別單獨供輸至前輪或是後輪。

更精確來說,透過 BMW 的 xDrive 智慧四輪驅動系統,駕駛人並不需要過度擔心路面狀況,只要放心的掌控好油門與煞車即可,其餘的部分,就交由 xDrive 系統來掌控即可,是最能夠兼具安全、舒適與駕駛樂趣的四輪驅動系統。

此外,BMW 從 2013 年問世的新一代 X5 開始,在 iDrive 內導入了 xDrive 的 3D 圖示,駕駛人能夠透過中控臺上緣的中央控制顯示幕,取得完整的車輛資訊,包含了傾斜角、橫向坡度等訊息,搭配原廠導航系統時,更能顯示車輛行進方位,駕駛人能夠以度數及 3D 顯示圖像,輕鬆地掌握車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