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46
2013
11月
18
經過一夜不斷地詢問路況並評估過各種不同的路線選擇可能後,由於原訂從花蓮太魯閣越過中央山脈抵達南投武嶺的路線,受到前一週天兔颱風肆虐的影響而暫時中斷,所以為了實現抵達臺灣公路最高點:武嶺的承諾,「長征 E 千里」的第二天,一行人決定提早至 7 點鐘由臺東日暉國際度假村出發,穿過景色壯麗的臺 9 線與蘇花公路至宜蘭,再走中橫公路宜蘭支線,一口氣經宜蘭員山、棲蘭、武陵農場與梨山,直奔合歡山武嶺,並同樣於當晚回到臺中市休息,總里程數預計 500 公里,耗時約需 12 小時,且兩輛車互換駕駛,因此前一天駕駛 E 200 Estate 的筆者,今天將以 E 250 Coupé、挑戰這個對人與車都是極嚴苛的考驗。
出發前再次確認車況,熟悉今日帥氣夥伴
與前一天已經陪我們一整天的 E 200 Estate 一樣,眼前這輛 E 250 Coupé雙門跑車,也屬於總代理台灣賓士於 2013 年 6 月在國內推出的小改款 E-Class 車系,車型編成的改變部分,改款前提供的是搭載 1.8 升渦輪增壓 4 缸引擎之 E 250 CGI BlueEFFICIENCY Coupé及配置 3.5 升 V6 引擎之 E 350 Coupé兩款車型;小改款後、目前則是改以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汽油引擎的 E 200 Coupé 入門、同樣搭載 2.0 升渦輪增壓汽油引擎但輸出設定不同的 E 250 Coupé 為主力,頂級車型則是由配置 3.0 升 V6 雙渦輪汽油引擎、加裝 AMG 跑車化套件的 E 400 Coupé來擔綱,也因次這次台灣賓士提供我們試駕的、便是外觀標配跑車套件的 E 250 Coupé。
與小改款後的 E 200 Estate 一樣,小改款後的 E 250 Coupé,車頭造型也沿用了與現行小改款 E-Class 4 門房車類似的基礎,以全新設計的頭燈組取代了小改款前 E-Class 所採用的一大一小雙矩形式設計,讓造型線條更顯圓潤,並在燈組內部以兩個倒 C 字型的 LED 日間行車燈條,勾勒出 4 頭燈的樣式;在與過去車款產生明顯區別的同時,也沒有完全放棄 E-Class 從 1990 年代開始一直堅持的 4 頭燈設計,可謂傳承與創新並重。
而在水箱護罩的設計上,採用跑車化外觀套件的 E 250 Coupé則是與一般小改款 E-Class 的 Avantgarde 車型略有不同,改以單柵式 (一般 Avantgarde 車型為雙柵式) 的設計來搭配大型三星廠徽,且保險桿下緣兩側的進氣柵亦沒有中央的鍍鉻飾條,看起來更為簡潔也較動感。
從側面來看,小改款 E 250 Coupé雖然與未改款前幾乎完全相同,但車尾線條部份已針對尾燈加入 LED 光條設計,並導入將尾段排氣管崁入其中、重新設計的後保險桿,藉此為外觀賦予新意。於是、再次快速地確認胎壓正常,並將導航目的地分段設定好後,一趟 500 公里的試駕行程就此展開。
相同的 2.0 升直噴渦輪動力,更強悍的輸出表現
與 E 200 Estate 搭載同一具 2.0 升缸內直噴渦輪增壓 4 缸引擎 (實際排氣量 1,991c.c.) 的 E 250 Coupé,由於調校上的差異,所以動力設定上不但較先前引進的 E 250 CGI BlueEFFICIENCY Coupé (204 匹/31.6 公斤米) 更為強勁 ,也比 E 200 Estate 的 184 匹/30.6 公斤米明顯出色;不但能夠在引擎轉速 5,500 轉輸出 211 匹最大馬力,且能在引擎轉速 1,200 至 4,000 轉間、提供高達 35.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搭配 7 速手自排變速箱設定後,則是可在 7.4 秒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令人驚豔。
所以在第二天換開車重較輕的 E 250 Coupé後,筆者也馬上變心了,因為在路況良好的臺 9 線公路上,即便只是在速限內寫意的巡航,E 250 Coupé都能給駕駛人更輕快的感受,而且由於引擎轉速只要超過 1,200 轉、便能全數提供 35.7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所以一路上就算油門完全沒重踩過,一樣可讓駕駛人獲得隨傳隨到的扭力,甚至讓人懷疑這真的只是一顆 2.0 升渦輪增壓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無論是昨天的 E 200 Estate 或是今天的 E 250 Coupé,由於工程師們將峰值扭力提供在引擎轉速 1,200 轉,並可一路綿延至 4,000rpm,所以小排氣量渦輪增壓引擎最為人所詬病的渦輪遲滯現象,在這兩輛車上幾乎完全察覺不到,並可持續湧出飽滿的扭力供駕駛人驅策,感覺起來更有大排氣量機械增壓引擎的味道。
全長約 118 公里的蘇花公路、是今天的第一個挑戰,不過、E 250 Coupé似乎完全不以為意,因為這條雙線道的濱海公路,雖然風景奇美,但經常會遇到落石坍方且需小心疾駛的砂石車,然而在充沛的扭力奧援下,E 250 Coupé與 E 200 Estate 不僅擁有穩定的動力輸出,且雖然路感清晰,但行路性一樣舒適,更低的車身重心分佈,則是給予人十足的駕控信心。此外,雖然蘇花公路能夠超車的地方不多,但在特別設計的超車處,也只需讓轉速錶指針只到 3,000 轉的位置,E 250 Coupé就能給你飽滿的力量、輕鬆超越前車,加速表現可圈可點,也縮短了不少時間,動力輸出明顯較 E 200 Estate 更有跑格。
強攻武嶺,征服惡劣天候與嚴苛路況
毫無耽擱地抵達中午休息用餐點:宜蘭蘇澳後,為了怕天色影響後續拍照作業,簡單的用過當地午餐後、我們便趕忙在臺 7 甲線:中橫公路宜蘭支線的起點,將 2 輛車的油箱加滿,出發前往今天的第二個休息點:標高 3,275 公尺的合歡山武嶺。
隨著海拔越來越高,不只氣溫越來越低、霧氣越來越濃,沿路還不時開始飄起陣陣細雨,而且更可怕的是,臺 7 甲線上還碰到了不少正在整修的路段;不過,E 250 Coupe 與 E 200 Estate 卻完全沒受到這些阻礙影響、表現益加出色,而且良好的車高規劃與懸吊設定,連加裝跑車化外觀套件,並配置前 235/40R18、後 255/35R18 跑車胎圈組的 E 250 Coupe,一樣毫髮無傷的便通過了障礙落差。
此外,E 250 Coupé的前三連桿、後多連桿懸吊結構,以及 Agility Control 敏捷操控懸吊含 Selective Damping System 智慧型避震阻尼系統,由於可自動偵測目前車輛行路狀況,在多彎或崎嶇路面時關閉特殊活塞管道,提升懸吊支撐性與行駛穩定性,所以一路上筆者只有注意盯著路況,而無需一直設定懸吊。
但也因為氣候與路況如此,更凸顯了這兩輛小改款 E-Class 的均衡性,因為在惡劣路況與天候不佳的雙重考驗下,憑藉著恰到好處的輸出曲線,以及出色的底盤設定,雖然 E 250 Coupé與 E 200 Estate 的最大馬力和扭力,分別只有 211 匹/35.7 公斤米與 184 匹/30.6 公斤米,卻反而更能讓駕駛人盡情操控油門及方向盤,側傾的現象也抑制地相當輕微,不會讓駕駛人和乘客因為過於劇烈的動態表現而擔心,而且循跡系統介入的時機也掌握地非常精準,既能擁有充分的主控權,也沒有讓危險的擺動出現。
幸運的、儘管一路上歷經落石坍方、濃霧陣雨和工程等近 4 個小時的威脅及折騰,雖然兩輛車的外觀因此已被沿途的泥濘噴得有點狼狽,卻也無驚無險地在日落前的那一刻、順利抵達了原訂的取景點:臺灣公路的最高點、標高 3,275 公尺的合歡山武嶺;而且彷彿就像是專程為了慶祝我們平安到達一樣,身邊的濃霧竟也在此時散開,留下四周一片雲海,也讓這天的辛勞一切都值得了。
兼顧造型與樂趣的跑車空間
至於 E 250 Coupé的座艙改變部分,其實基本上就和 E 200 Estate 一樣,一樣儀表部份由原本的五環改為三環式設計,取消大型指針式時鐘、儀表中央的行車資訊改為彩色液晶設定,出風口造型亦進行了細部修改,也採用了黑色內裝搭配銀色飾板的設定,三輻式多功能跑車化方向盤亦為專屬設定,並保留了前座安全帶遞送手臂,當駕駛進入車內,扭開電門後,安全帶遞送手臂即向前伸出遞送,方便駕駛轉身抽用安全帶。
而且這次試駕的 E 250 Coupé,還選配了一片全景式玻璃天窗,可讓車內擁有明亮且開闊的視覺感,營造出一個輕盈、無壓的乘坐空間;因此、即便採用的是獨立 4 座設計,再加上雙門設計難免影響後座乘客上、下車的便利性,但是後座坐進身高 178 公分的同事後,還是不會太過侷促。此外、車尾的行李廂則是可提供 450 公升的收納量,雖然只是 E 200 Estate 1,950 公升行李廂容量的四分之一,卻也已足敷兩人同行所需。
更值得一提的是,E 250 Coupé的跑車座椅與 E 200 Estate 的座椅,不但支撐性與包覆性均十分出色,讓我們在征服武嶺的過程中沒有什麼後顧之憂,而且經歷 500 公里的奔馳、於當晚 9 點左右抵達臺中市金典商旅後,兩輛車上的 6 個人竟然都沒有甚麼倦怠感,這不但是我們在出發前完全都沒有料想到的事,也讓我們對這兩輛車留下極佳的印象,要不是第三天將試駕車系性能標竿:E 63 AMG 與 E 400,還真捨不得將它們還給台灣賓士。
能靜能動,更均衡的表現讓人傾心
將車停好後、看著這兩天累積里程已達 764 公里的 E 250 Coupé,雖然它或許只是一輛「小改款」車型,但是與 E 200 Estate 一樣,筆者認為它們都是針對車型定位做了更好的規劃,不但外觀看起來較改款前修飾地更加動感、動力輸出也做了更稱職的應對,低速扭力飽滿、高速快且線性,並以更均衡的動態表現,令人對其刮目相看;而且雖然車內空間並沒有增加,但是該保留的優點一樣也沒有少,這樣的小改款,不僅展現了誠意,確實也讓我們看見了原廠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