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部

撰文

Toyota 提供

攝影

84,960

2019

4月

1

不僅整個外觀設計風格給人煥然一新的新鮮感,全新大改款第 5 代 RAV4 無論儀表組成、控臺設計與用料質感等,也都較前代車型又有了跳躍式的大幅進化,且同樣巧妙地運用了幾何多邊形的元素於其中,除了營造更好的視野,也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與實用性。

儀表控臺設計更新,視野、便利性大幅提升

內裝鋪陳朝清爽簡約設計的第 5 代 RAV4,中控臺設計與前四代車款都有著極為明顯的不同,不但在降低前擋高度 10mm 後、設計了一個可讓視野更為開闊的儀表平臺,並將 3 輻式方向盤 (2.5 Advanture 4WD 車型還附有換檔撥片)、空調控制介面與中控液晶螢幕主機設計在同一個區塊之中,且進一步把排檔鞍部的位置也順勢提高,所以駕駛人只需透過眼睛餘光、將手部向右平移,就可以很輕鬆地操作到這些較常會使用到的功能與按鍵,間接提高了行駛的安全性。

內裝鋪陳朝清爽簡約設計的第 5 代 RAV4 (圖下),中控臺、儀表板、排檔鞍座及方向盤的設計,都與圖上第 4 代車款有著極為明顯的不同。

新世代 RAV4 還大量地在中控臺與儀錶板上層使用軟質塑料,車門上緣、三輻式方向盤、排檔桿頭、前座中央扶手與飾板等身體會實際接觸到的地方,則是與 Lexus、Mercedes-Benz 等豪華品牌一樣、採用皮質包覆搭配縫線的設計,並適度點綴多邊形的金屬外框作為飾板、排檔桿頭與方向盤盤輻的收尾,使其在車室質感表現上能夠明顯較前代車款提升。

新世代 RAV4 大量在中控臺與儀錶板上層使用軟質塑料,車門上緣、三輻式方向盤、排檔桿頭、前座中央扶手與飾板等身體會實際接觸到的地方,則是與 Lexus、Mercedes-Benz 等豪華品牌一樣、採用皮質包覆搭配縫線的設計,質感大幅躍進。

而且新世代 RAV4 為增加便利性,還在中控臺兩側中央、排檔鞍座前方、中央扶手與車門內側扶手下方等,貼心地設計了許多置杯架等置物空間,可供駕駛人收納隨身零錢或停車卡等小物,甚至 2.0 尊爵以上的車型還搭載有時尚座艙氣氛燈,2.5 Adventure 4WD 與 2.5 Hybrid 旗艦 4WD 兩款車型則標配有全景式天窗,能夠再進一步地營造豪華氛圍。

新世代 RAV4 2.5 Adventure 4WD 與 2.5 Hybrid 旗艦 4WD 兩款車型標配有全景式天窗,容積相當大的中央扶手內並附有充電座。

清晰易讀的儀表規劃、導入後座出風口與多重駕駛模式控制區

全新三輻式多功能方向盤的正前方,則是同樣經過重新設計的儀表,且除了入門的 2.0 豪華車型仍維持中央 4.2 吋 MID 彩色顯示幕的配置外,其他中高階車型皆改採中央 7 吋 MID 彩色顯示幕搭配兩側指針式儀表的設計,Hybrid 油電車型更採用了科技氛圍更濃的湛藍冷光指針 ;其中在搭載汽油引擎的車型方面,兩側的儀表分別為引擎轉速表、油量及水溫表,中央 7 吋 MID 彩色顯示幕除了外圈顯示速度外,中央則可提供油耗、車輛主動安全功能、音響等豐富資訊,且隨著動力模式 (Sport、ECO 與 Normal 共三種模式) 切換,儀表底色及背光亦會同步變更。

新世代 RAV4 中高階車型皆採中央 7 吋 MID 彩色顯示幕搭配兩側指針的儀表設計,汽油引擎車型兩側的儀表分別為引擎轉速表 (左側),以及油量及水溫表 (右側),中央 7 吋 MID 彩色顯示幕除了外圈顯示速度外,中央則可提供油耗、車輛主動安全功能、音響等資訊。

至於在 Hybrid 油電車型上,原先轉速表的位置則改為能源指示表,可讓駕駛人知道目前車輛正處於高動力 (PWR)、經濟 (ECO) 或充電 (CHG) 狀態之下,中央的顯示幕則除了一樣可提供油耗、車輛主動安全功能及音響等資訊,還多了動力來源的顯示,可知道動力輸出來自馬達還是引擎,且動力模式切換時底色及背光也會改變,能提供完整的各種行車資訊。

Hybrid 油電車型則是將汽油引擎車型的轉速表改為能源指示表,可讓駕駛人知道目前車輛正處於高動力 (PWR)、經濟 (ECO) 或充電 (CHG) 狀態,中央的顯示幕還多了動力來源的顯示。

將視線移向中控臺後,則是新世代 RAV4 的全新 S-Flow 智慧型雙區恆溫空調介面 (2.0 尊爵以上搭載),而且設計師還特別在空調旋鈕外圈加入橡膠材質強化觸感表現,下方還有循跡控制系統的曲面開關按鍵,全車系並皆配置了前代車款未見的後座出風口設計,能讓後座乘客亦擁有舒適的乘坐感受;排檔座旁則依序嵌入了 EPB 電子駐車煞車系統及 Auto Hold 自動定車煞車系統,以及駕駛模式整合控制區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大大地強化了使用的便利性。

新世代 RAV4 還換上全新 S-Flow 智慧型雙區恆溫空調介面 (2.0 尊爵以上搭載),且設計師還特別在空調旋鈕外圈加入橡膠材質強化觸感表現,全車系並配置了前代車款未見的後座出風口設計。

此外,新世代 RAV4 不但在規格配備表上多了 Qi 無線充電座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以及舒適貼心的駕駛座電動調整座椅 (2.0 尊爵以上)、雙前座通風座椅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 與 PVM 環景影像輔助系統 (2.0 旗艦以上) 等過去此級距車款少有的科技配備,國內販售車型還搭載了 Toyota 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這套可直接透過國內電信業者 4G 聯網系統 (2.5 Adventure 4WD 及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搭載),除了較以往的 Drive+隨行駕駛系統擁有尺寸更大 (9 吋) 的高畫質螢幕,還採用了全新的操作介面設計,具有 HD 高畫質螢幕、Wi-Fi 連網與愛車秘書等功能,並可提供即時生活資訊。

新世代 RAV4 不但在規格配備表上多了 Qi 無線充電座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國內販售車型還搭載了 Toyota 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可直接透過國內電信業者 4G 連網,並可提供即時生活資訊。

而且在 2.5 Adventure 4WD 與 2.5 Hybrid 旗艦 4WD 兩款車型上,還再加入智慧導航、一鍵救援與 24 小時愛車守護共三大核心功能的 9 吋 4G 旗艦版,可完整地提供包含導航、即時天氣顯示、即時交通路況、多媒體、電話、裝置連接、App 及車輛設定等功能。

新世代 RAV4 在 2.5 Adventure 4WD 與 2.5 Hybrid 旗艦 4WD 兩款車型上,標配的則是再加入智慧導航、一鍵救援與 24 小時愛車守護共三大核心功能的 9 吋 4G 旗艦版 Toyota Drive+ Connect 智聯車載系統。

細節調整空間提升、平整出色的行李收納

空間規劃部分,雖然新世代 RAV4 的車身尺碼與前代車款相近,但在軸距由 2,660mm 增加至 2,690mm,並降低臀部乘坐點高度 15mm、降低前檔高度 10mm 後,新世代 RAV4 不僅視野更為開闊,頭部空間也獲得了提升,且即使是配置全景式天窗的 2.5 Adventure 4WD 與 2.5 Hybrid 旗艦 4WD 兩款車型,頭部空間也一樣出色、車內還更為明亮,有效地減少了空間壓迫感。

此外,新世代 RAV4 也換上了重新設計的前排座椅,特別針對肩部與背部提高了支撐性,2.0 尊爵以上車型還擁有黑/灰兩色的內裝可選,附椅背通風功能的 2.5 Hybrid 旗艦 4WD 車型則是在椅面中央加入透氣孔的設計,而且 2.0 尊爵以上車型便擁有 8 向電動可調附電動腰靠的駕駛座椅 (2.0 豪華車型的駕駛座則為 6 向手動調整),搭配方向盤的 4 向調整後,可輕易地讓駕駛人調整出最適合自己的坐姿。

新世代 RAV4 也換上了重新設計的前排座椅,特別針對肩部與背部提高了支撐性,2.0 尊爵以上車型還擁有黑/灰兩色的內裝可選。

後排座椅的設計部分,儘管前代車款已擁有相當充裕的後座空間,但是新世代 RAV4 在加長軸距及車寬,且讓臀部乘坐高度降低 15mm 後,除了後座椅面的左右距離又增加了 40mm,由腳部到臀部的距離也增加了 49mm 之多,並可搭配 2 段式傾角可調機能,讓後座乘客也能在旅途中藉由變換椅背角度的方式,擁有更舒適的感受。

此外,新世代 RAV4 的後座椅面依舊採用傳統兩大一小的設計,後排中央適合身材較嬌小的成人或孩童,並擁有獨立的頭枕,且提高了前、後扶手的高度,能讓駕駛人與乘客的坐姿都更為自然、長途駕駛也較不易疲累。

新世代 RAV4 在加長軸距及車寬,且讓臀部乘坐高度降低 15mm 後,不僅後座椅面的左右距離增加了 40mm,由腳部到臀部的距離也增加了 49mm 之多,並可搭配 2 段式傾角可調機能,讓後座乘客擁有更舒適的感受。

至於一輛 SUV 不可或缺的行李廂空間表現方面,行李廂深度較前代車型增加 65mm 的新世代 RAV4,不但在標準狀態下即可擁有 580 公升 (前代車款為 547 公升) 的容量,而且它的後排座椅還具備 4/6 分離傾倒功能,只需拉下手把,便能創造一個最大深度 1,800mm、最窄距離 1,000mm、最寬處 1,499mm,且從行李廂底板到車頂有 733mm,完全平整且無段差的開闊行李空間,能完整放入 4 套高爾夫球具。

行李廂深度較前代車型增加 65mm 的新世代 RAV4,不但在標準狀態下即可擁有 580 公升 (前代車款為 547 公升) 的容量,而且它的後排座椅還具備 4/6 分離傾倒功能。

而且在這個機能強大的行李廂內,新世代 RAV4 還擁有車側機能置物網、後尾門掛勾手把,以及一面為地毯、另一面為防刮面的雙面兩段高度行李廂底板,既可活化空間的使用,也能因應不同載物需求、避免地毯刮傷,額外為駕駛人多爭取 50mm 的行李廂高度,變化出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