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攸

撰文

徐敬昕、Luxgen提供

攝影

37,716

2012

12月

28

裕隆集團成立臺灣第一個汽車自主品牌 Luxgen,實現了國產汽車夢想的第一步,然而設計、製造及進入量產與販售的過程並非易事,而是相當複雜、龐大的計畫及工程;因為汽車是由眾多系統、零件構組而成,並非如同樂高積木拼拼湊湊即可完成,需要縝密計算、測試、裝配之後才能順利進入生產流程。

而 Luxgen 在確認市場定位後,緊接著當然是進入產品設計生產階段,截至 2012 年底為止,Luxgen 現今已推出 Luxgen7 MPV、Luxgen7 SUV 及 Luxgen5 Sedan 共 3 款不同級距、不同市場的車型,而它們之所以能投入量產,都得歸功於品牌幕後推手: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其中的靈魂關鍵人物,也就是這次接受我們專訪的造型設計部門石志傑副總。

立足累積數十載

裕隆集團所成立的臺灣第一個自主品牌:Luxgen,在 2009 年 1 月初正式發表,但肩負設計、工程與研發重任的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通稱華創車電),其實在 2005 年就已經成立,這其中也代表了 Luxgen 的規劃設置,早在 2007 年之前就已經開始默默運作;而這間在 2005 年成立的公司,其實擁有相當深厚的經驗與技術累積,甚至可說與臺灣汽車工業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肩負裕隆集團設計、工程與研發重任的華創車電技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 2005 年,圖中即是位在苗栗三義的造型設計大樓。

華創車電的開始、源於 1981 年 8 月,前身其實可以說是當時裕隆汽車董事長吳舜文女士堅持投入集團資產 3 分之 1,在桃園龜山鄉工業區成立裕隆工程中心,並在 1986 年時、歷時 5 年研發設計出第一款作品:飛羚 101,替臺灣汽車產業打下了最重要的里程碑。

一直希望能成立真正屬於臺灣汽車品牌的嚴慶齡與吳舜文伉儷,在 1950 年代陸續成立了台元紡織與裕隆機器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而在了解到自主品牌之路的艱辛與技術本位需求後,吳舜文更在 1981 年成立了裕隆工程中心。

有了裕隆工程中心之後,裕隆集團才得以開始進行研發,也符合了提升國家工業競爭力的創辦目的,而裕隆工程中心也在當年便引進了當時的一流技術、購置生產與研發設備、培養技術人才,並在 5 年推出飛羚 101,甚至許多當年飛羚 101 的研發團隊成員,如今也還是華創車電的研發團隊一員。

有著裕隆工程中心在技術上作為後盾,裕隆才得以在 1986 年時推出首款臺灣自行設計製作的飛羚 101;飛羚 101 的經驗傳承,更是開創 Luxgen 的重要基礎。

而裕隆工程中心隨著 1989 年嚴凱泰接掌兵符、開始整頓與改革,在 1998 年時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 Yulon Asia Technical Center (YATC)」,成為 Nissan 日產汽車的車輛研發據點之一,2005 時裕隆集團再成立華創車電,目標是作為跨產業研發技術整合平台,並掌握國內汽車產業已逐步成熟的機會,將新的國家整體產業競爭力推向世界。

裕隆工程中心在 1998 年升格為裕隆亞洲技術中心,成為日產汽車研發據點之一,2005 年時裕隆集團還成立華創車電,目標作為跨產業研發技術整合平台。

10 萬人的最大公約數

不過,成立自主品牌所肩負的任務範疇,相較原先較單純的製造生產與組裝,有相當大的差異,其差異也正是臺灣汽車產業昔日最缺乏的一塊:從發想開始到車輛量產上市,要從商品企劃開始,從消費者中長期趨勢分析,到中長期產品戰略、前期平台規劃、車型產品規劃到前瞻產品企劃,構成完整的商企流程,隨後才進入造型設計階段,這項流程則包含了前期研究階段 (Advanced Design phase)、提案模型階段 (Vehicle Design phase),以及生產模型階段 (Industrialization phase),是一件相當繁複的工程。

完成造型設計後,就需要由工程設計與開發之相關團對進行操作,涵蓋範圍包含車身工程、底盤系統、動力系統、車電系統等零部件與系統設計、開發;完成之後才能進入車輛試作、車輛測試階段。整個造車流程是相當繁瑣、複雜且龐大的工程,一部車從最初的企劃開始到正式推出上市,至少需要耗時 40 個月以上的時間方能完成。

但對成立僅數年的 Luxgen 而言,這是國內汽車產業最缺乏的經驗與 Know-How,也是往昔臺灣顯少有機會接觸的核心價值,所以這次製作 Luxgen 徹底研究時,U-CAR 特別拜訪了過去鮮少對外開放的華創車電,並專訪華創車電的靈魂人物之一:造型設計團隊石志傑副總,發掘一輛新車從無到有的艱辛過程。

現任華創車電造型設計中心副總經理的 James Shyr,是 Luxgen 品牌造型設計的總舵手,也是臺灣少有的國際級汽車人才,經歷包含 1991 至 1993 年間,任職於 Toyota Motor USA 與 Automobile Citroën、1993 至 2001 年則出任裕隆日產 Design Director,2001 年起則是陸續擔任通用汽車總部全球設計決策委員、PATAC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

在汽車設計領域擁有傲人經歷、習慣我們稱他 James Shyr 的石副總,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一句話,就是他對所有的汽車都相當喜歡,因為他說、每一輛車都是由設計師們歷經許多努力後方能量產的作品,箇中辛勞他最能理解。

出生於日本、在美國長大的 James Shyr,畢業於美國加州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與華創車電造型所經理秦無荒 (歷任 GM、Mazda 北美設計中心,作品包含了初代 MX-5、RX-7、RX-8 等),都是經歷完整且豐富的國際人才。James Shyr 的經歷包含了曾任職 Citroën 在法國的汽車設計中心及北美 Toyota 豐田汽車,在 2001 年則擔任 GM 與上海汽車合資的 PATAC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設計總監,是國際級的設計大師。

現職華創車電造型所經理的秦無荒 (圖左),與 James Shyr 同自 Art Center College of Design 畢業,並在 1986 年進入 Mazda 北美設計中心擔任總設計師,早期則曾於 Opel 擔任設計師。

James Shyr 表示:「雖然造型設計是整車研發最重要的開始,但造型設計並非設計師想到什麼就畫什麼,每個設計師都想要畫超級跑車,但實際運作卻並非如此;要知道,相較於超跑目標客層為金字塔頂端、少數的層峰人士,以消費大眾為主的一般量產車款,在設計上反而有諸多限制。超跑只要滿足數千人的喜好即可,但一般市售量產車卻要滿足 10 萬人的需求與喜好。」所以 James Shyr 說設計汽車有 C.O.P.的原則,也就是妥協 Compromise、優化 Optimization 及優先度 Prioritization,要滿足多數人的用車需求與喜好、設計開發一輛市售車,其實需要不停的妥協與折衷,並不是一件只有浪漫的事。

汽車設計並非設計師天馬行空設計作品後就進入量產,如 James Shyr 便表示:超跑僅需要滿足數千人的喜好即可,但要設計如 Luxgen 這類以消費大眾為主的一般量產車,需要滿足數萬人的需求,得先從市場取樣開始,然後才開始設計、製作數位模型、油土模型等步驟,是相當精密且工程龐大的產業。

就像為了 Luxgen,James Shyr 所領軍的華創車電造型設計部門,便集結了來自各國與領域的好手,從創意設計、色彩材質、數位模型、油土、感性品質分析、設計策略、造型趨勢分析與設計管理等,總計超過 150 人,但這其實只是整個汽車開發 44 個部門之一,也就是說、研發一輛車所需的人力及物力相當可觀。

而且設備方面也相當齊全,需要如 3D 虛擬實境螢幕、ATOS 非接觸式照相量測設備、國防設備精密等級的大型 5 軸 CNC 加工機、日製高精度量測平台與量測儀、WACOM 高解析度觸控螢幕繪圖系統等,James Shyr 還表示,像他們內部的大型 5 軸 CNC 加工機,便還需要簽訂協議、避免挪為國防設計使用,就連搬遷位址也要申請,是相當先進且精密的機器。

年輕但卻衝勁十足

當被問到設計 Luxgen 各車款時的發想與創意,James Shyr 解答了眾人長久以來的疑問:「其實在創意設計師們開始著手設計,然後進行比稿前,我們的商品企劃相關部門已先進行市場調查,調查多數消費者心目中某一級距車款,究竟需要哪些元素參雜其中,在豐富的取樣及了解消費取向之後,才會決定目標研發車款所需之設計元素。隨後才是設計圖稿、數位模型、油土模型的順序。也就是說、當我們看到某輛車的上市發表,其實早在 4 年前就已經開始著手策劃了。」

James Shyr 還愉快的表示:「一個品牌需要非常多樣的車款,才能擁有存續的實力,所以 Luxgen 已透過現今市場主流的模組化平臺,進而組合出多元化作品。也因此 2013 年對我來說已經是過去式,2015 年則是現在進行式,2016 年才是未來式。」顯見 2013 與 2014 年、Luxgen 預計推出的作品,其實已經在華創車電的努力下大致完成。

一輛汽車從計畫開始進行到進入量產販售,至少需要 40 個月以上的時間,因此對 James Shyr 來說,2013 即將發表的車款早已是過去式,預計要在 2016 年推出的 Luxgen 新車型,才是他正在規劃思考的未來式。

James Shyr 還說到,臺灣其實除了 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產業執世界牛耳外,在 ET (Energy Technology) 領域上其實也有絕對之優勢,例如 Tesla 及美國 GM 通用的電動車,許多零部件就是在臺灣製造生產的;憶及當年在 GM 任職時,921 大地震臺灣受創不小,美國總公司的全球採購副總裁旋即搭機飛往亞洲,打聽之下才知道許多零部件都是台積電生產的,只是這些都是為人作嫁,所以 James Shyr 表示:「坦白說,也是因為沒有平臺可以秀出臺灣的技術本位,因此在有了 Luxgen 與華創這樣的平台後,才有機會掛上臺灣品牌,展示臺灣在 ET 產業上的雄厚實力,就像電動車主要有三大控制模組,而臺灣就擁有製造其中兩項模組的實力。」

也因此,原先於美國 GM 通用與上海汽車合資的 PATAC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出任設計總監的 James Shyr,原本應當會回美國 GM 集團總部出任,但他最後卻毅然決然地回到 Luxgen,除了想要投入臺灣自有汽車品牌的舞台外,更是想開創全新視界的歷史篇章。

James Shyr 在 PATAC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時期,設計了多款作品,例如確定 Buick 家族特色的 Riviera 概念車 (圖上) ,以及下圖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君越 (Buick LaCrosse) 等,都是他此時期的代表作。

擁有悠遠歷史的品牌,往往在設計上有其經典傳承,也代表了一定程度的包袱及限制,所以當我們問及 Luxgen 的 DNA 究竟為何時,James Shyr 這樣對我們解釋:「在 GM 這樣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中,設計往往都是將既有的 DNA 元素重新詮釋,但 Luxgen 卻是一個年輕的品牌,等同於白紙,也代表有更多發展空間,加上品牌 DNA 與設計哲學是會隨時間累積而演化的,所以 Luxgen 也還持續在摸索成長,不過,主要的基調一定會包含智慧與敏捷這兩個特色,並在這個主要框架中持續嘗試。」

他緊接著自信地於專訪結尾時表示:「智慧科技配備是一個全球未來趨勢,代表著 Luxgen 正走在對的道路上,如今 Luxgen 確實還有許多進步空間,但 Luxgen 未來還會推出更多元化的作品,同時也逐步發展出屬於 Luxgen 的視覺簽名,開創臺灣汽車自主品牌的歷史。」

James Shyr 表示:Luxgen 還是一個稚嫩的品牌,也代表了有更多發展空間,加上品牌 DNA 與設計哲學是會隨時間累積而演化的,未來 Luxgen 勢必會持續嘗試並成長茁壯,所以當 Luxgen 推出更多作品後,相信全球都會注意到我們的實力與魅力所在。

在參訪了 Luxgen 品牌研發核心的華創車電,並專訪主掌設計的 James Shyr 後,才深刻體會到他在訪談開頭所表示的:「對所有的汽車都相當喜歡」的意思,因為那句話的背後,其實代表了所有參與人員的心血結晶,且更重要的是,讓我們了解自主品牌之路其實是非常艱辛的,需要一群堅持理想、抱持熱情的人,以及主事者決心與毅力的支持,這個長達數十年的夢想才能得以實現,讓臺灣車壇擁有屬於自己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