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柏攸

撰文

徐敬昕

攝影

142,291

2013

3月

3

Toyota 的車一向給人低油耗之印象,甚至曾有人開玩笑說道,就連它們當年所開發的 F1 方程式賽車,好像也比其它車隊的賽車較省油,加入相同公升數的燃油、能比對手多跑一圈,雖然這僅是茶餘飯後的誇大言詞,不過歷來 Toyota 車款也都保有如此形象,就連體型較大、油耗較為吃虧的 SUV 也是如此。

所以為了驗證第 4 代 RAV4 的油耗表現,並貫徹「徹底研究」的宗旨,U-CAR 試車組特別規劃了一場長里程、全路況的試駕,測試分別搭載 2.0 與 2.5 升兩款不同排氣量引擎,且驅動方式也不同的 RAV4 2.0 與 RAV4 2.5 4WD,油耗表現究竟為何,一同解析驗證 RAV4 在操控、動力與油耗等部分的精彩表現。

為了瞭解與驗證新一代 RAV4 在油耗、操控與性能上的表現,U-CAR 試車組規劃了一場總里程近 600 公里,含蓋市區道路、高速與山區路段的長里程、全路況測試。

測試條件:單日 600 公里的全路況考驗

這趟長里程油耗測試目的,由於是為了求得與日常生活更貼進的使用感受,而非僅一昧追求如何取得驚人油耗數字,因此測試內容設定是由臺北出發、經高速公路前往南投,隨後再取道臺 14 的山路前往臺灣公路最高點:武嶺,測試路段包含了一般市區道路、高速公路,以及最考驗車身剛性、操控實力的山區道路,為一趟總里程將近 600 公里的單日全路況測試。

為避免塞車、且完成單日 600 公里的測試,測試團隊早上 6 點便於新北市新店中興路加油站集結,並在出發前將 RAV4 2.0 與 2.5 的油箱加滿。

而且一如前述、我們此趟測試希望它的結果能貼近日常用車狀況,所以除了全程遵照各路段速限與交通法規行駛外,並沒有設限引擎轉數、或強制使用定速裝置來刻意創造成績,畢竟每一位駕駛人的駕駛習慣都不盡相同,並在兩輛車出發前、先行將油箱加滿至油箱口,且待兩輛車中任何一輛的油量不足燈號亮起,便即刻就近前往加油站重新將油加滿,以添加之公升數與當日里程來計算結果當日平均油耗。

目標:臺灣公路最高點─武嶺

清晨 6 點陸續完成集結、加油與整補後,6 點 31 分、我們便朝武嶺出發。

這次的行程規劃,是從臺北出發到中途點:武嶺,再從武嶺返回臺北,約莫 600 公里的路程,一日來回其實時間綽綽有餘,不過、為了避開上班時間的塞車狀況,所以測試團隊早上 6 點便在新北市新店中興路 3 段的加油站集合,並在此將兩輛車的油箱填滿、里程數歸零,再從附近的新店交流道南下往南投出發。待完成各項溝通事項與前置作業後,一行共 5 位成員加上隨身行李、約莫總重 450 公斤,便分別駕乘 RAV4 2.0 與 RAV4 2.5 4WD,浩浩蕩蕩地朝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出發。

由於旅程的前半段是高速路段,加上 6 點鐘集合的決定,所以兩輛車不但避開了車潮,且依照高速公路最高速限行駛,並從國道 3 號南投路段銜接國道 6 號,往南投國姓方向前進,沿途還停靠湖口休息區稍事停留,沒想到上午 9 點時就順利地從交流道離開高速公路、抵達南投埔里。

這場長里程測試,我們也經歷了各種不同的天候,早上 6 點天色仍暗時,從國道 3 號新店交流道出發,在新竹苗栗路段遇到的是強風細雨加低溫。

測試當日一早,在前往臺灣地理中心位置的沿途,測試團隊不但經歷了昏暗天色、陰鬱晨光,進入新竹路段之後,由於地勢明顯爬升,所以 RAV4 的 SUV 大空間身材優勢,在橫向風勢吹拂之下反而成了劣勢,手中方向盤不時傳來微幅抖動,車身也隨著風向輕微搖動,但這是無法避免的物理現象,不過它倆的下半身表現卻相當穩健。

為了行車安全,長途駕駛一段時間後,最好就能前往休息站稍事休憩,伸展一下身體。

因為 Toyota 為 RAV4 在 A 柱外側、尾燈組側面增加的空力穩定鰭設計,車頂在 C 柱後開始下修的線條尾端,也加入車頂擾流尾翼,多少都減緩了氣流騷動,高速與強風下方向盤傳遞來的不安份減緩許多,車底也同樣加入導流設計,包含頭、尾,以及左、右後輪前緣,都加入了導流版與下蓋板來降低風阻、增進操控穩定性。

定速裝置對長途駕馭來說是項很便利的設計,但這也跟駕駛習慣有關,所以在高速路段時,RAV4 2.0 多以定速裝置來輔助行駛。

相較於前兩代車型,現行國內所販售的第 4 代 RAV4,底盤輕快且清晰,不再如同往昔的混沌不明,這樣的設計相當符合 Toyota 近年積極將動感元素納入旗下車款的宗旨,也明顯將操控的進步直接反應在車輛行路表現上。加上 Toyota 為 RAV4 採用的前麥佛遜附防傾平衡桿、後雙 A 臂附防傾平衡桿的懸吊配置,還重新設定了圈狀彈簧系數,可降低避震內磨擦產生,且後平衡桿直徑加大,降低平衡桿襯套摩擦力。

在提振底盤穩定性的同時,RAV4 的行路舒適性卻並未因而減少,除了車外後視鏡產生的風切聲無可避免外,沿途車室都保持相當不錯的靜肅性。

所以優化這些底盤與懸吊部件後,RAV4 的底盤穩定性和路感大幅提升,在高速公路路段上,沿途壓過貓眼石、交通標誌線,在駕駛座中都能較清楚地感受,而不再出現如同已往車身與底盤同步卻不同調的隔閡感。此外,在提振底盤穩定性的同時,RAV4 的舒適性也並未因而減少,除了車外後視鏡產生的風切聲無可避免外,沿途車室都保持相當不錯的靜肅性,甚至面對收費站前後、震盪較大的路面,駕駛人雖可以感受到輪胎與懸吊系統的起伏,但車室卻沒有過多不必要的碎震產生,所以同車乘員都得以持續呼呼大睡。

輸出特性:2.5 飽滿愜意,2.0 線性順暢

動力輸出的差異上,由於 Toyota 為 RAV4 2.0 與 2.5 分別配置了不同的變速系統,2.0 升車型搭載的是 CVT 無段變速系統,2.5 升車型則是採用 6 速手自排變速箱,所以在高速路段上、兩者的加速差異相當明顯;RAV4 2.0 的動力心臟,為原廠代號 3ZR-FE 的 2.0 升汽油引擎,輸出數據為 146 匹馬力與 19.1 公斤米扭力,相較於 RAV4 2.5 配置的代號 2AR-FE 之 2.5 升汽油引擎,可爆發的 180 匹馬力與 23.8 公斤米扭力,RAV 2.0 的加速力道遠不如其厚實飽滿,但 CVT 無段變速系統卻能獲得線性的輸出,並不會因為最大扭力於轉速 3,600 轉輸出,而造成加速時的頓挫感。

上圖為原廠代號 2AR-FE 的 2.5 升汽油引擎,可供輸之 180 匹最大馬力與 23.8 公斤米峰值扭力;下圖則是代號 3ZR-FE 的 2.0 升汽油引擎,動力數據為 146 匹最大馬力與 19.1 公斤米最大扭力。

不同於 2.0 升引擎與 CVT 無段變速系統搭配的線性平順,2.5 升車型則是搭配 6 速手自排變速系統,讓 RAV4 2.5 加速表現更顯飽足,不過整體順暢度卻略有不足,尤其在引擎轉速邁入 2,500 轉之際,會有些微、如同文章逗點般的點綴,然後在這片刻之後力量才繼續釋出。但就駕乘舒適性來看,如此表現並不影響整體順暢與舒適性,而是更突顯了 RAV4 2.5 的飽足有力。

不過,動力上的差距選擇在上午 9 點、測試團隊進入臺 14 線後,又有了另一種答案。

在變速系統部分,RAV4 2.5 配置 6 速手自排變速箱,RAV4 2.0 則是搭載 CVT 無段變速系統,雖然動力表現上 2.5 升車型較為飽足,但 CVT 無段變速系統所呈現的線性卻別具優勢。
上午 10 點左右、測試團隊抵達海拔 1743 公尺的休憩區,雖然因非假日沒有絡繹不絕的遊客,但除了櫻花綻放引人注目外,RAV4 也吸引了不少往來遊客關注。

從埔里前往臺灣公路最高點:武嶺,需取省道臺 14 線沿山勢向上攀爬,然後在仁愛鄉霧社銜接支線的臺 14 甲,一如多數臺灣山區道路的蜿蜒,沿途對兩輛 RAV4 的剛性、底盤反應和操控靈巧度,都是不小的考驗,陡峭的山勢則是表現動力優勢之最佳舞台。

RAV4 2.0 與 RAV4 2.5 4WD 雖然在高速行駛時都擁有不錯順暢性,但在山路上、2.5 4WD 卻徹底展現了大排氣量引擎力量延展、低速較渾厚之特性,因為 RAV4 2.0 一旦引擎轉速降至 1,500 轉以下,再行提升速度就會顯得有些費力,力量差異在此時受外在環境因素影響而被放大了許多。

雖然在高速以及市區路段,RAV4 2.5 與 2.0 其行車順暢度差距不大,但進入山路後,RAV4 2.0 為了讓扭力順暢延伸,就必須要維持轉速,在油耗表現上較為吃虧。

然而、儘管 RAV4 2.0 與 RAV4 2.5 4WD 在總長超過 40 公里的山路上各自奔馳著,且力量有著不小的差異,但依正常車速行駛,總時間卻未有太大的差距;不過、RAV4 2.0 此時為了讓扭力得以順暢延伸,必須經常維持著轉速,相形之下較為耗油,所以此刻對它的油耗結果來說、相當不利。

底盤反應:輕快而剛強

其實在高速路段時、測試團隊就已經體驗過 RAV4 底盤的進化,但在蜿蜒山道、更能驗證 Toyota 對它車身剛性與懸吊系統的強化;往昔 Toyota 車款偏重行路舒適設計,但第 4 代 RAV4 雖然受制於較高的 SUV 身型,還是免不了有側傾現象的產生,不過特意加大後懸吊系統防傾平衡桿的直徑後,卻提供了不錯的抑制效果,加上懸吊行程與圈狀彈簧係數的設定,能給予適度的反向支撐性、讓車尾更安份穩定,再加上車身剛性表現,所以已可讓征服彎道的過程順暢與信心度大幅提升。

第 4 代 RAV4 特意加大後懸吊系統防傾平衡桿的直徑,提供了不錯的抑制效果,加上懸吊行程與圈狀彈簧係數的設定,給予適度的反向支撐性,讓車尾更安份穩定。

呼應著底盤運動化的提升,RAV4 所配置的 EPS (Electric Power-assisted Steering) 電動輔助方向盤,不僅具備重量輕、省油的優勢,Toyota 還將方向盤角度從原本的 25.3 度調整至 27.6 度,便利駕駛人掌握;而 EPS 電動輔助方向盤對操控表現有所助益,指向性較好而不易過度轉向,在中高速時方向盤轉向會驅於精準,低速轉動時則輕鬆就手,提供旅程舒適與便利價值。

RAV4 不但懸吊系統重新調校強化,並擁有高剛性車體,提振了安全與操控表現,而配置的 (Electric Power-assisted Steering) 電動輔助方向盤,對整體操控表現也有所助益。

測試的兩部 RAV4 車型分別為 2.0 E Hi,以及車系頂級的 2.5 4WD,2.5 升排氣量與四輪驅動系統的組合,雖然征服武嶺全段旅程並沒有激烈高速操駕,不過 Toyota 這套 DTC (Dynamic Torque Control) 4WD 動態扭力控制四輪傳動系統,目的就是提升過彎穩定性及駕駛樂趣,在臺 14 甲後半段,也就是從清境農場經昆陽至武嶺,坡度最為陡峭的路段,RAV4 2.5 更顯輕鬆,面對彎道展現較靈巧的性格,相信若是在激烈操駕時,應當會比前驅版本更具優勢。

結果揭曉:油耗數字確實亮眼

早上 6 點出發、9 點抵達埔里,隨後又征服超過 40 公里蜿蜒崎嶇的山路,在正午前抵達臺灣公路最高點: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路程包含了市區道路、高速公路以及山路;而且沿路還體驗了北臺灣的陰雨及濃霧、中臺灣之艷陽高照,並在超過 3 千公尺的標高處,感受初春刮著冷冽寒風,陽光照耀下的一絲暖意。不過,征服了臺灣公路最高點後,測試旅程卻僅完成了一半,所以拍攝完照片、稍事停留後,正午一過,兩輛車便開始踏上回程。

測試團隊早上 6 點出發,9 點抵達埔里,隨後又征服超過 40 公里蜿蜒崎嶇的山路後,終於在正午前抵達臺灣公路最高點:海拔 3,275 公尺的武嶺,完成了這趟全路況、長里程測試的一半。
由於海拔突增,所以我們攜帶的零食都變成了這個模樣,甚至還有幾包就爆開了。

雖然是沿著相同的路線返程,但扣除掉用餐與休憩時間、抵達關西休息站時,夜色已經降臨,此時剛好 RAV4 2.5 4WD 的油量燈號亮起,雖然明知剛亮燈、油箱內其實應該還有數公升燃油,推算應能以一桶油完成測試;但依照最初這場長里程、全路況測試的規則設定,亮燈之後我們便將兩輛車重新加滿油,並計算當日總里程數除以耗掉多少公升之油料,來計算平均油耗,驗證 RAV4 的節能效果。

重新將兩輛車的油箱加滿,RAV4 2.5 4WD 當日共消耗了 45.53 公升燃油,RAV4 2.0 則加了 44.6 公升,前者當日總里程為 514.8 公里,後者總計 515.3 公里;RAV4 2.5 4WD 實測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11.306 公里,2.0 則達到每公升 11.553 公里之譜。

回程在抵達關西休息站時,RAV4 2.5 4WD 的油表燈號亮起,雖然從殘存油量來看,應當有機會一桶油跑完全程,但依照規則且避免萬一,RAV4 2.5 4WD 與 2.0 立刻進行加油動作。結果,兩輛車的總里程約 515 公里,RAV4 2.5 4WD 加了 45.53 公升,RAV4 2.0 則是 44.60 公升。在未刻意挑戰數字的測試條件下,RAV4 2.5 4WD 實測平均油耗為每公升 11.306 公里,RAV4 2.0 則達到每公升 11.553 公里之譜,以 SUV 來說,表現相當不錯。

雖與 Toyota 公佈之能源局平均油耗:RAV4 2.5 4WD 車型每公升 13.0 公里、RAV4 2.0 每公升 15.8 公里的數據有著不小的差距,但主因在於這趟測試並不是以比拼數字為目的,是希望以更貼近日常生活用車的旅行方式來完成,所以全程並未刻意控制引擎轉數,也沒有使用 ECO MODE 節能模式來駕駛,強制不使用空調系統、或是將胎壓灌至 40psi 以減少接地面積等,甚至還在一日內挑戰了臺灣公路的最高點:武嶺,留下了英勇的印記。因此在貼近日常生活、不造作的駕駛模式下,兩輛 RVA4 有如此成績已相當值得讚許。

尤其 RAV4 2.5 4WD 在排氣量較大、車重較重,且全程皆搭載 3 名乘員的情況下,不僅還能有每公升 11.306 公里的成績來看,更以出色的動力表現,證明了它們在操控與性能方面的長足進化;而 RAV4 2.0 雖然動力輸出較 RAV4 2.5 4WD 略微遜色,卻一樣通過了這次一日武嶺來回的嚴苛考驗,且擁有更好的油耗表現,加速亦更為平順線性,所以兩者要如何選擇?應該是看消費者的預算與用車環境來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