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揚

撰文

BMW 提供

攝影

46,042

2012

10月

11

無論是 Motorsport GmbH 成立以來的第 2 款作品:原廠底盤代號 E24 的 BMW M635CSi,或是甫於 2012 年 2 月亮相的新世代 M6,M 家族目前唯一採雙門 GT 跑車與雙門 GT 敞篷車設定的 M6 車系,始終都是 BMW M GmbH 旗下、最能表現力與美的車型。

第 1 代 M6/M635CSi (原廠底盤代號 E24)
生產年份:1983~1989 年

以原廠代號 E24 之 6 Series 為基礎、於北美市場稱為 M6 的 M635CSi,雖不是第一輛完全出自 M GmbH 前身:Motorsport GmbH 的車款,但它卻是 M1 超級跑車停產之後、第 1 款掛上 M 家族三色廠徽的 BMW,也是曾擁有「最美 Coupé」之名的經典。

以原廠代號 E24 之 6 Series 為基礎、北美市場上市時稱為 M6 的 M635CSi,雖不是第 1 輛完全出自 Motorsport GmbH 的車款,但它卻是 M1 超級跑車停產之後、第 1 款掛上 M 家族三色廠徽的 BMW,也是曾擁有「最美 Coupé」之名的經典。

雖然在 1983 年 9 月於德國 IAA (Internationale Automobil-Ausstellung) 法蘭克福車展發表 M635CSi 前,Motorsport GmbH 還曾經推出過一款搭載 3.5 升引擎的 M535i,但由於 M535i 的引擎非出自 Motorsport GmbH 之手,所以嚴格來說、向 M1 借來引擎代號 M88 之 3.5 升直列 6 缸心臟的 M635CSi,才是 Motorsport GmbH 的第 2 款量產車。

也因此,為了讓第 1 代 M6/M635CSi 能較當時的標準版 6 Series 看起來更為霸氣,Motorsport GmbH 不僅替它於雙腎型水箱護罩內崁上「M」廠徽、車頭前保險桿下方加裝一支更加低伸的前下擾流,且在車尾額外裝有擾流尾翼,尾段排氣管則採雙出式設計,並於行李廂蓋一角鑲有「635CSi」或「M6」的銘牌,以供驗明正身;內裝方面,第 1 代 M6/M635CSi 則是與標準版 6 Series 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有用料選擇更加細緻而已。

為了讓第 1 代 M6/M635CSi 能較當時的 6 Series 看起來更為霸氣,Motorsport GmbH 不僅替它於雙腎型水箱護罩內崁上「M」廠徽、車頭前保險桿下方還加裝一支更加低伸的前下擾流,且在車尾行李廂蓋上緣裝有擾流尾翼。

性能表現方面,銷往歐洲市場的歐規車型 M635CSi,配置的是一具向 M1 超級跑車借來、原廠引擎代號 M88 的 3.5 升直列 6 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 3,453c.c.),並將最大馬力由 277 匹調升至可在引擎轉速 6,500rpm 時輸出 286 匹,最大扭力則可在引擎轉速 4,500rpm 時爆發 34.4 公斤米,搭配 5 速手排變速箱後,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可在 6.4 秒完成,極速則可達 250 公里。

歐規 M635CSi 配置了一具向 M1 超跑借來、引擎代號 M88 的 3.5 升直列 6 缸自然進氣引擎,並將最大馬力由 277 匹調升至 286 匹,搭配 5 速手排變速箱後,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可在 6.4 秒完成。

至於美規 M6 車型,Motorsport GmbH 則是替它們換上引擎代號 S38B35 的 3.5 升直列 6 缸自然進氣引擎 (實際排氣量 3,453c.c.),能在引擎轉速 6,500rpm 時輸出 256 匹馬力,最大扭力 33.6 公斤米則能在引擎轉速 4,500rpm 湧現,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需 6.8 秒,極速則同為 250 公里。

而在 1989 年正式劃下生產句點前,由於 M635CSi 與第 1 代 M6 一共只打造了 5,859 輛 (其中 1,767 輛屬美規車型) 而已,所以直到今天、第 1 代 M6/M635CSi 在交易市場上都仍舊非常搶手,也是 M 家族成軍史中難已取代的經典之一。

第 2 代 M6 (原廠底盤代號 E63/64)
生產年份:2005~2010 年

第 1 代 M6/M635CSi 於 1989 年停產後、睽違 15 年後、2004 年 12 月,BMW 與 M GmbH 才終於推出第 2 代 M6,且於 2006 年 7 月追加發表發表雙門 GT 敞篷跑車設定的 M6 Convertible,並替它們搭載了一具源自 F1 一級方程式賽場上的 5.0 升 V10 高轉速自然進氣引擎。

第 2 代 M6 車系的輪廓完全捨棄第 1 代 M6/M635CSi 的鯊魚頭線條,而是延續當時原廠底盤代號 E63 與 E64 之 6 Series Coupé及 6 Series Convertible 的流線造型,並配備了專屬的空氣力學套件。

外型部分,第 2 代 M6 雖然捨棄了第 1 代 M6、也就是 M635CSi 的鯊魚頭輪廓,而是延續當時原廠底盤代號 E63 與 E64 之 6 Series Coupé及 6 Series Convertible 雙門跑車和雙門敞篷車的線條,但 M GmbH 仍舊從專屬的 4 出式尾段排氣管、葉子鈑鰓狀散熱鰭板與 19 吋鋁合金輪圈 (輪胎尺碼則為前:255/40R19、後:285/35R19),以及更加誇張的空氣力學套件,讓車身散發著一股懾人氣勢。

且 M6 Coupé還裝上了輕量化的碳纖維車頂,除了對加速性能有所助益外,更是吸引眾人目光的焦點;此外,第 2 代 M6 車系還曾於 2008 年中推出小改款車型,除了改變頭燈及 LED 尾燈的造型外,亦加大後視鏡尺寸。

儘管沿用當時底盤代號 E63 與 E64 之 6 Series Coupé及 6 Series Convertible 的線條,但從專屬的 4 出式尾段排氣管、葉子鈑鰓狀散熱鰭板、19 吋鋁合金輪圈與輕量化碳纖維車頂,依舊可以分辨出第 2 代 M6 與標準版 6 Series 車系的不同。

座艙內、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則是與所有 M 款車型一樣,都換上 M 款黑色雙環紅指針儀錶板、M 款 3 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以及具有三段式座椅加熱功能及各項電動支撐調整的 M 款跑車座椅,並加裝有 M 款 HUD 抬頭顯示器,且車內用料與材質都較標準版 6 Series 車系更為考究,可選擇 Individual 黑色鋼琴鏡面飾板或碳纖維飾板,車門內飾板及座椅則都是以 Merino 皮革包覆。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的座艙與所有 M 車款一樣,都是搭配黑色雙環紅指針儀錶板、M 款 3 輻式多功能方向盤,以及具有三段式座椅加熱功能及各項電動支撐調整的 M 款跑車座椅,且可選擇 Individual 黑色鋼琴鏡面飾板或碳纖維飾板。

動力系統部分,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則是搭載了一具源自原廠底盤代號 E60 之 M5 的 5.0 升自然進氣 V10 引擎 (實際排氣量 4,999c.c.),擁有高達 8,250rpm 的引擎轉速,可在引擎轉速 7,750rpm 時創造出 507 匹最大馬力,並於引擎轉速 6,100rpm 時爆發 53.02 公斤米扭力,且搭配 7 速 SMG Drivelogic 序列式手排變速箱,以及 Launch Control 起步控制系統與 M 款差速器,可讓 M6 Coupé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能在 4.6 秒內完成,敞篷版 M6 Convertible 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也只需 4.8 秒便可結束,極速則被電子系統限制在 250 公里。

第 2 代 M6 車系搭載一具 5.0 升自然進氣 V10 引擎,可輸出 507 匹馬力與 53.02 公斤米扭力,且搭配 7 速 SMG Drivelogic 序列式手排變速箱,可讓 M6 Coupé從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能在 4.6 秒內完成,敞篷版 M6 Convertible 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也只需 4.8 秒便可結束。

而在經過 5 年的生產後,第 2 代 M6 車系雖於 2010 年 9 月宣布結束生產,但發表至停產一共在全球創下將近 15,000 輛的銷售成績,其中 M6 Coupé雙門跑車有 9,087 輛,M6 Convertible 敞篷車型則有 5,056 輛。

第 3 代 M6 (原廠底盤代號 F12/13)
生產年份:2012 年~

2012 年 2 月 12 日於 BMW 原廠官方網站上全球首發的新世代 M6,是以現行原廠底盤代號 F12/F13 之 6 Series 雙門敞篷車和雙門跑車款為基礎而生的雙門 GT 跑車與雙門 GT 敞篷跑車,且與上一世代相同,依然規劃有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兩種車型。

2012 年 2 月於原廠官網全球首發的新世代 M6 車系,是以現行原廠底盤代號 F12 與 F13 之 6 Series 雙門敞篷車和 6 Series 雙門跑車為基礎而生的雙門 GT 敞篷跑車及雙門 GT 跑車,且與上一世代相同,依然規劃有 M6 Coupé (圖上) 與 M6 Convertible 兩種車型。

新世代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的外型,同樣批覆著優雅而動感的線條,並已在多處細節賦予性能化的改變,例如車頭部份,BMW 傳統的雙腎型水箱護罩柵欄便由鍍鉻樣式更換為黑色雙肋 6 柵造型,再鑲上象徵身分的「M6」徽章,並於引擎蓋、車門換上鋁合金製品,M6 Coupé的車頂甚至採用整片碳纖維複合材質打造,且於列為標配的 LED 主動式頭燈組下方,換上 M 家族慣用的三格式大氣壩,搭配肌理飽滿的前保險桿,高性能意味展露無疑。

M6 Coupé的車頭換上了三格式下擾流、將雙腎型水箱護罩柵欄由鍍鉻樣式更換為黑色設計,並鑲有「M6」徽章,且採用整片碳纖維複合材質於車頂,可集中重心於底盤。

車側方面,新世代 M6 車系則是保留了 6 Series Coupé與 6 Series Convertible 的輪廓,前葉子鈑上則如其它 M 款車型一樣,崁上附有車名「M6」的鰓狀散熱鰭孔,且穿上 19 吋 5 輻雙肋式鋁合金輪圈,輪胎尺碼為前:265/40R19、後:295/35R19,並可選配更大的 20 吋胎圈組;至於車尾、M GmbH 則是除了在行李廂蓋後方貼上「M6」銘牌外,還於招牌的 L 型導光尾燈組下方植入一塊長條型反光片,並配有 M 款車型專屬的 4 出式尾段排氣管,讓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自然帶出跑車本質。

新世代 M6 車系還在車側前葉子鈑崁上附有車型銘牌的鰓狀散熱鰭孔,且除了在行李廂蓋後方貼上「M6」銘牌外,還於招牌的 L 型導光尾燈組下方植入一塊長條型反光片。

在座艙鋪陳上,新世代 M6 車系則是在豪華之餘換上了 M 款 3 輻式運動化多功能方向盤,並採用紅藍相交的縫線處理,並配置擁有紅色指針的 M 款黑色儀表板、碳纖維空調出風口與排檔桿座,以及兩張 M 款輕量化跑車座椅、M 款左腳休息踏板、M 款迎賓踏板、Bang & Olufsen 環繞音響,讓駕駛體驗性能同時享受豪華舒適。

新世代 M6 在座艙內換上了 M 款 3 輻式運動化方向盤,並採用紅藍相交的縫線處理,並配置擁有紅色指針的 M 款黑色儀表板、碳纖維空調出風口與排檔桿座,以及兩張 M 款輕量化跑車座椅。

至於採電動軟篷規劃的最新一代 M6 Convertible,還在後座後方設置有高剛性鋁合金防滾架,當偵測到車輛將有翻滾情況時,將會自動彈出來提升安全性,軟篷收折系統則可分別在 19 秒與 24 秒完成開與闔的動作,且在時速 40 公里之下均可進行。

新世代 M6 Convertible 的軟篷收折系統,可分別在 19 秒與 24 秒完成開與闔的動作,且在時速 40 公里之下均可進行。

新世代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的引擎蓋下,則是一具和現行 M5 相同的 4.4 升高轉速 M TwinPower Turbo 雙渦輪增壓 V8 引擎 (實際排氣量 4,395c.c.),並彙集了幾乎目前所有 BMW 的動力技術,包含 Valvetronic 進氣端可變汽門揚程技術 、Double-VANOS 進排氣可變汽門正時技術、Cross-Bank 高效排氣歧管、雙渦流雙渦輪增壓與 HPI 高壓精準缸內質噴等,不但可為它們在引擎轉速 6,000 至 7,000rpm 間、貢獻高達 560 匹的最大馬力,引擎轉速 1,500 至 5,750rpm 間還能提供 69.3 公斤米最大扭力,已徹底勝過前代車型的 507 匹馬力及 53.0 公斤米扭力之輸出。

新世代 M6 Coupé與 M6 Convertible 的引擎蓋下,是一具 4.4 升高轉速 M TwinPower Turbo 雙渦輪增壓 V8 引擎,可貢獻 560 匹馬力與 69.3 公斤米扭力,已徹底勝過前代車型的 507 匹馬力及 53.0 公斤米扭力輸出。

而且這具引擎與 7 速 M DCT 雙離合器變速系統搭配後,不但新世代 M6 Coupé由靜止加速至時速 100 公里僅需 4.2 秒,M6 Convertible 敞篷車型也只需 4.3 秒,且解開電子限速後,新世代 M6 的極速還可來到 305 公里。

底盤設定部分,維持前置引擎、後輪驅動設定的新世代 M6 車系,則是配備有 Active M Differential 主動式 M 款差速器與 Dynamic Damper Control 動態阻尼控制系統,可依動態穩定控制系統、油門開幅或輪胎轉速等數據,主動控制左/右後輪的扭力輸出,讓車輛在彎道中依然可維持穩定的動態表現,且動態阻尼控制系統與新世代 BMW 車款相同,擁有 Comfort (舒適)、Sport (跑車) 及 Sport+共三種行車模式,能透過不同的阻尼特性與速度感應式轉向系統的輔助,呈現不同的車輛動態與操控表現,是有史以來性能最強悍的 M6 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