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為揚

撰文

徐敬昕

攝影

35,302

2015

12月

31

歷經 12 年演進開發而生的全新大改款第 2 代 New XC90,不但是 Volvo 這間瑞典車廠近年最受矚目的新作,搭載了所有原廠引以為傲、用心投入開發的安全科技與引擎技術,且外觀造型與內裝配置都採用和以往 Volvo 完全不同的設計風貌。

因此,儘管 U-CAR 已在 2015 年 7 月、應邀前往臺東試駕新世代 New XC90,但是為了完整感受新世代車型的蛻變,這次試車組在執行「Volvo New XC90 徹底研究」時,特別先後又向 Volvo 總代理國際富豪汽車商借了一輛配置 2.0 升缸內共軌直噴渦輪增壓柴油引擎的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以及一輛選配有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的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並針對它們的設定及配備差異,準備了兩趟不同面向的試駕體驗。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
一日 160 公里全路況規劃,考驗車輛的全面性

想知道這 12 年的等待是否值得?實際長里程試駕最能感受,於是這次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的試駕行程,我們便以「北臺灣一日遊旅行」的規劃來設定,從臺北松山出發、經國道 5 號抵達預定的拍照點:擁有獨特挑高建築設計的宜蘭羅東文化工場,回程至宜蘭頭城取景完後、改走北宜公路返抵臺北松山,來回里程約 160 公里。

這次「New XC90 徹底研究」的試駕安排上,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的試駕是以「北臺灣一日遊旅行」的規劃來設定,從臺北松山出發、經國道 5 號抵達預定的拍照點:擁有獨特挑高建築設計的宜蘭羅東文化工場,回程改走北宜公路返抵臺北,來回里程約 160 公里,藉以體驗 New XC90 D5 在不同路況下的動力表現。
New XC90 擁有 2,984mm 的長軸距設定,可提供非常寬裕、舒適的三排/7 人座空間,所以就算身高 174 公分的筆者實際乘坐第二與第三排,都不會感到侷促或擁擠。

至於這次與我們同行的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目前定位上為國內新世代 New XC90 車系裡、7 人座車型的入門版本,車身長、寬與高雖然分別較前代車款放大至 4,950mm、2,008mm 和 1,776mm 的標準豪華大型 SUV (Sport Utility Vehicle) 運動休旅車水準,原廠車重則為 2,009 公斤,但是出色的北歐風格外型設計,卻讓它散發著兼具豪華房車的細膩質感與簡潔優雅,2,984mm 的長軸距則是提供了非常寬裕、舒適的三排/7 人座空間,並擁有多樣的行李廂空間變化,能使基本行李容積 314 公升的 New XC90,在第二與第三座椅傾倒後,進一步讓行李容積提高至 1,868 公升。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的定位為國內 New XC90 車系 7 人座車型的入門版本,車身長、寬與高雖然分別較前代車款放大至 4,950mm、2,008mm 和 1,776mm 的標準豪華大型 SUV 運動休旅車水準,但是出色的北歐風格外型設計,卻讓它散發著兼具豪華房車的細膩質感與簡潔優雅。

至於性能表現方面,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與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搭載的是同一具 2.0 升缸內共軌直噴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1,969c.c.),為 Volvo 所開發的全新 Drive-E 系列引擎,在每一個汽缸噴油嘴皆設置可偵測噴射壓力的微型電腦,其配置的 i-Art 共軌噴射系統更擁有高達 2,500bar 的噴射壓力,可強化引擎的燃燒效率表現,並採用了一大一小雙渦輪的串連式運作方式,在引擎轉速 3,000 轉以下由小渦輪負責推動,3,000 轉以上改由大渦輪介入,藉此強化引擎全轉速域的動力輸出表現。

New XC90 D5 搭載的是一具 2.0 升缸內共軌直噴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實際排氣量 1,969c.c.),為 Volvo 所開發的全新 Drive-E 系列引擎,能在引擎轉速 4,250 轉時輸出 225 匹最大馬力,高達 47.9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亦可在 1,750 轉時即全數釋放。
試車組這次針對車重 2,009 公斤的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以 P-Box 進行了 3 次 0~100km/h 的加速實測,成績分別為 8.65、8.43 與 8.61 秒、相當穩定,與原廠數據最少僅有 0.63 秒的差距。

所以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都能在引擎轉速 4,250 轉時輸出 225 匹最大馬力,高達 47.9 公斤米的最大扭力亦可在 1,750 轉時即全數釋放,搭配由 Volvo 與 Aisin 共同研發的 8 速 Gear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與四輪驅動後,儘管 7 人座規劃使它車重超過 2 噸,卻仍可在 7.8 秒完成由靜止加速到時速 100 公里的衝刺,也有 220 公里的極速表現,能源局所公布的歐規平均油耗則為 13.2km/L、能源效率 2 級,魚與熊掌兼顧的表現令人驚豔。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
更動感的外觀設定,更細膩的視聽享受

另一輛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則是目前國內新世代 New XC90 車系裡、7 人座車型的中階版本,車身長、寬與高皆和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相同,原廠車重也為 2,009 公斤,但其外觀上選配了 21 吋的 Inscription Silver 8 輻式輪圈,配置的是 Inscription 專屬消光銀直瀑式水箱護罩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為鋼琴烤漆水箱護罩)、整合式方形鍍鉻雙出尾管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為鍍鉻圓形雙出尾管設計),側裙附有鍍鉻飾條和「Inscription」徽飾,並於車頂裝有整合式鋁合金車頂載物軌,看起來更有運動氣息。

另一輛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則是目前國內新世代 XC90 車系裡、7 人座車型的中階版本,外觀上選配了 21 吋的 Inscription Silver 8 輻式輪圈,配置 Inscription 專屬消光銀直瀑式水箱護罩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為鋼琴烤漆水箱護罩),側裙附有鍍鉻飾條和「Inscription」徽飾,並於車頂裝有整合式鋁合金車頂載物軌,看起來更有運動氣息。

而且內裝方面,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不僅配置經典深色樺木崁飾內裝與方向盤、Nappa 透氣真皮舒適座椅 (前座附冷/熱空調) 與 Inscription 專屬車飾踏墊,且第二排中央座椅還多了移動收覆式兒童安全椅墊,並標配有 HUD 圖形化抬頭顯示介面、360 度環車輔助攝影機等,且配置的還是擁有三種音場 (Studio 錄音室、Stage 個人舞台和 Concert 音樂廳)、19 支喇叭與後廂 SubWoofer 重低音喇叭的 Premium Sound by Bowers & Wilkins 多媒體音響系統,擁有極為細膩且高質感的視覺、觸覺及聽覺享受。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的內裝配置經典深色樺木崁飾內裝與方向盤、Nappa 透氣真皮舒適座椅 (前座附冷/熱空調) 與 Inscription 專屬車飾踏墊。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配置的是以「全像音場」技術所開發、擁有三種音場 (錄音室、個人舞台和音樂廳)、19 支喇叭與後廂 SubWoofer 重低音喇叭的 Premium Sound by Bowers & Wilkins 多媒體音響系統,且支援多種音源輸出,擁有極為細膩且高質感的聽覺享受。
Premium Sound by Bowers & Wilkins 多媒體音響系統包括 1 組 12 聲道擴大機、1,400W 功率輸出和 19 支喇叭、汽車音響首創的 Fresh Air 通風式小體積重低音喇叭,以及上圖中 Bowers & Wilkins 首次將頂級 HI-FI 音響運用於車室內、朝向車室且音質優異的置頂高音單體喇叭。

有意思的是,這次我們試駕的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選配有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除了也可根據實際路況與個人駕駛風格、提供 Eco 節能、Comfort 舒適、Off-Road 越野與 Dynamic 運動及 Individual 個人化共 5 種調整駕駛模式,並能透過降低車身高度等設定,讓車輛更符合外在環境或個人需求,而且每種模式的差異都很「有感」,只要一經切換,你很快就會判斷出目前車輛的狀態。

這次試車組試駕的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選配有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在 Eco 節能模式時,為達到最低油耗與二氧化碳排放,車速超過 70 公里時,車輛會降低車高 10mm、減少空氣阻力,Comfort 舒適模式則能提供最舒適的駕乘感受,Off-Road 越野模式則是可在車速低於 20 公里時、增高車身 40mm,提供最大的越野性能,但車速超過 40 公里後便無法啟動此模式,車速降低也無法再次啟動,而在 Dynamic 運動模式下,車高則是降低 20mm,並擁有最硬派的懸吊設定。

在 Eco 節能模式時,為達到最低油耗與二氧化碳排放,車速超過 70 公里時,車輛會降低車高 10mm、減少空氣阻力,Comfort 舒適模式則能提供最舒適的駕乘感受,Off-Road 越野模式則是可在車速低於 20 公里時、增高車身 40mm,提供最大的越野性能,但車速超過 40 公里後便無法啟動此模式,車速降低也無法再次啟動,而在 Dynamic 運動模式下,車高則是降低 20mm,並擁有最硬派的懸吊設定。

選配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的 New XC90,擁有多種車高變化,除了標準車高外,在圖上的 Dynamic 運動模式下,車高可降低 20mm,圖中的 Eco 節能模式時,車輛會降低車高 10mm,而在圖下之 Off-Road 越野模式時,則是可增高車身 40 提供最大的越野性能,但車速超過 40 公里後便無法啟動此模式,若要再度啟用,則須讓車輛回到靜止狀態,讓行駛過程中維持相對應的安全,並擁有最硬派的懸吊設定。

此外,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還有能在不同載重狀況下維持車身水平狀態的「車身自動水平調整」、車輛熄火後能降低底盤 40mm 以方便上下車的「迎賓模式」、車尾能降低 50mm 的「裝載行李和拖車勾模式」,並能在車速超過 100~110 公里時、主動降低車高 10mm 的「高速行駛時降低車身」共 4 種附屬功能。

直覺的操作介面,輕快靈活的加速與轉向

儘管 XC90 D5 Momentum+/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不管是車身尺碼或車重,都已經跨過了標準大型豪華 SUV 運動休旅車的門檻,且 2.0 升柴油渦輪增壓引擎的輸出動力數據乍看之下只有「夠用」的水準,所以第一次上路之前難免仍有點懷疑它的表現,不過當攝影器材通通搬上車並朝目的地出發後,我就知道自己多慮了。

因為新世代 New XC90 雖然車身尺碼再次放大,但是其採用了 Volvo 全新開發的 SPA (Scalable Product Architecture) 矩陣底盤平台,大量使用鋁合金輕量化材質製造,有效減輕了簧下重量,使其可擁有更為靈敏的懸吊反應設定,同時提升操控與舒適性,且新一代 XC90 還改採前雙 A 臂、後單體式懸吊設計,並在大多數零件上選擇鋁合金材質生產、進一步減輕重量。

XC90 D5 Momentum+7 人座車型的車重較前一代 XC90 D5 之 2,210 公斤足足減輕了有 201 公斤之多,底盤剛性與輕快感亦大幅提升,加上 47.9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在極低的引擎轉速 1,750 轉即可全數湧現,所以起步加速非常輕快、轉向與路面回饋也相當靈活。

所以 XC90 D5 Momentum+/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的車重較前一代 XC90 D5 之 2,210 公斤足足減輕了有 201 公斤之多,底盤剛性與輕快感亦大幅提升,加上 47.9 公斤米之最大扭力在極低的引擎轉速 1,750 轉即可全數湧現,所以起步加速非常輕快、轉向與路面回饋也相當靈活,而且起步時車頭並沒有輕浮的感覺,引擎運轉也很寧靜平順,雖然仍聽得到些微柴油引擎特有的「達達....」怠速聲,但整體靜肅性仍相當出色,已有超過豪華房車的標準,一開始就讓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XC90 D5 Momentum+/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的前座擁有很好的包覆性與支撐性,椅面還可電動調整、提供大腿前緣更好的支撐性,電動可調介面與操作也都很簡單,駕駛座視野則是非常清晰、開闊,12.3 吋的全液晶數位整合資訊儀錶板設計還提供經典、舒適、跑車及適合夜間駕駛使用的高反差模式,甚至使用導航模式時,儀表中央的地圖顯示會自動放大,轉速及時速表的顯示面積則會相對縮小,讓駕駛者無需再分心觀看安置於中控台上方的導航顯示螢幕,暨安全且實用、相當貼心,字形選擇很舒服的中控台 9 吋觸控螢幕,藉由水平滑動及向下拖曳則可進入調整設定畫面。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可手動調整高低、前後的三輻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盤輻上的按鍵便可直接控制 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與音響等多種系統,握感也很出色。

此外,可手動調整高低、前後的三輻式真皮多功能方向盤,盤輻上的按鍵便可直接控制 ACC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與音響等多種系統,握感很出色,雖沒有方向盤換檔撥片的設計,不過手自排變速箱排檔桿的位置離駕駛人不遠,操作方式也很容易熟悉,一切都很自然、很直覺地便能夠操作一切。

尤其貼心的是,Volvo 於 XC90 D5 Momentum+/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所配備的這套含 QA (Queue Assist) 車流輔助與 DA (Distance Alert) 車距警示功能之 ACC 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乍聽之下雖然好像很複雜、不容易操作設定,但其實不然,它不但能在時速 30 公里以下的車流中,透過 QA 車流輔助功能來隨著前車自動調整車速,且超過 30 公里後、只消設定好你想要的車速和與前車之間的剎車間距秒數,雷達就會替你調整車速,甚至即使 ACC 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關閉,與前車快速接近時,DA 車距警示功能亦會於擋風玻璃下半部亮起紅色燈號,提醒駕駛人保持安全距離,大大地減輕了長途駕駛的壓力,讓行駛在雪山隧道的車陣中也成了一件很愉快的事。

動力延展輕鬆不勉強、革命般進化的山路表現

而在我們進行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的長里程試駕時,雖然 ACC 主動車距巡航控制系統的便利性深得我意,但是為了實際測試新世代 New XC90 底盤的進化,試車組刻意選擇從彎多路狹且充滿狀況的北宜公路折返。

即便山路操控本來就非 XC90 這類豪華大型 SUV 運動休旅車的強項,但是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切換成 Dynamic 運動模式來駕駛時、不僅怠速會由 Comfort 舒適和 Eco 節能模式的 800 轉提高至約 1,000 轉、提前反應駕駛人踩踏油門的動作,且換檔時間會較為延遲、拉長引擎輸出的「好球帶」,所以偶有超越前方慢車的需求時,只要稍微油門重踩、力量便會更即時且綿密持續的湧現,動力延展輕鬆且毫不勉強。

然而、即便山路操控本來就非 XC90 這類豪華大型 SUV 運動休旅車的強項,且北宜公路的坡度並不算和緩、彎道角度深淺交錯,但出乎意料的是,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的這具 2.0 升缸內共軌直噴渦輪增壓柴油引擎,面對陡坡時的加速力道依舊線性、整體反應就和市區行駛時一樣甜美輕快;尤其切換成 Dynamic 運動模式來駕駛時、不僅怠速會由 Comfort 舒適和 Eco 節能模式的 800 轉提高至約 1,000 轉、提前反應駕駛人踩踏油門的動作,且換檔時間會較為延遲、拉長引擎輸出的「好球帶」,所以偶有超越前方慢車的需求時,只要稍微油門重踩、力量便會更即時且綿密持續的湧現,通常轉速還未突破 3,000 轉便已可完成整個超車過程,動力延展輕鬆且毫不勉強。

同時、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所配置的 8 速 Gear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雖然沒有換檔撥片設計,但是這具變速箱的檔位齒比和引擎輸出的搭配恰到好處,且真的需要手動退檔時、也只需稍微移動右手輕撥排檔桿就可迅速完成。

New XC90 D5 所配置的 8 速 Geartronic 手自排變速箱雖然沒有換檔撥片設計,但是這具變速箱的檔位齒比和引擎輸出的搭配恰到好處,且真的需要在下坡前手動退檔時、也只需稍微移動右手輕撥排檔桿就可迅速完成,所以實際彎道操控表現仍然相當出色;此外,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配置的是整合式方形鍍鉻雙出尾管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為鍍鉻圓形雙出尾管設計),看起來還多了幾分跑格。

甚至在北宜公路由宜蘭往臺北後半段幾個角度較小的急彎中,即使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之車長逼近 5 米、軸距亦長達 2,984mm,加上其原廠定位本來就不是以「運動性能」為訴求,而是較重視行路舒適性與空間實用性,所以靈活性上當然無法與軸距較短、車身尺碼也較小的中型或中大型 SUV 運動休旅車相比,也難敵主攻操控與性能、目前市場上越來越多的運動化跨界 SUV 運動休旅車,但是拜輕量化車體、前雙 A 臂懸吊設計與選配的可調式氣壓懸吊所賜,這輛新世代 New XC90 的側傾已明顯較前代車型來得輕微許多,重心的移轉過程也較為和緩、車體剛性紮實但不沉重,並很負責任地一直緊緊將輪胎牢牢壓在地面上,盡職地確保了車輛在彎道中的平衡與循跡性,也給予了駕駛人充足的信心。

而且即使刻意讓入彎速度過快、導致車身動態出現些許轉向不足,介入時機迅速且細膩的電子循跡控制系統,也會巧妙地把車輛重新拉回穩定的狀況,整體操控靈活且帶著輕快,與前代車型略嫌沉穩的動態性格相比,完全是「革命」般的進化。

選配有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及 21 吋胎圈組的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除了因為胎壁變薄而可取得更直接的路面感外,將駕駛模式切換至 Dynamic 運動模式後,車高會降低 20mm、並透過壓縮空氣的方式讓懸吊變硬,因此操控表現較未配置此套懸吊控制系統的車型更為精準、犀利,動態也更加活潑且靈敏。

至於另一輛選配有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及 21 吋胎圈組 (輪胎尺碼為 275/40R21)的 XC90 D5 Inscription 7 人座車型,由於配置相同的引擎,所以其無論在市區或高速公路上的輸出表現,都與 XC90 D5 Momentum+ 7 人座車型幾乎完全相同。

但是其除了因為胎壁變薄而可取得更直接的路面感外,將駕駛模式切換至 Dynamic 運動模式後,由於此時 Four-C 氣壓式懸吊控制系統會降低車高 20mm、並透過壓縮空氣的方式讓懸吊變硬,因此在車輛的重心下降後,不僅操控表現立刻較未配置此套懸吊控制系統的車型更為精準、犀利,動態也馬上更加活潑且靈敏,操控極限在無形中亦獲得了相當幅度之提升,與駕駛模式調整系統的搭配渾然天成,也就是說選配後更能發揮駕駛模式調整系統的功力,確實展現了 Volvo 這幾年在底盤調校、車體剛性與引擎輸出搭配上的用心成果,並以其實際表現、告訴了我們這 12 年的等待是值得的!